2016年10月25日

【舞影零亂】 林葆靈個展 A Dance of Scattered Shadows - A Solo Exhibition by LIN Bao Ling


(展出作品線上瀏覽: https://flic.kr/s/aHskLsW1n6)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取自李白的《月下獨酌》。李白藉想像力來排遣孤獨,唯美的文字訴說心情並且自得其樂,如林葆靈將光影轉為創作,在夜晚中截取不同影像,將自己潛意識情感與思考投射在夜晚光影,將眼底所看到的風景以「光」與「影」流動易位,在抽象與具象間收放,營造出流動漫漶如同水墨暈染般的畫面效果,捕捉時空如夢的空間氛圍。身處不同時代的他們同樣與月光、影子相交為伴,就像是與自己投影共舞,繼續流轉世間無常的美麗。

身為80年代台灣藝術家,林葆靈有著和同年紀創作者不同面向的思考,師範大學碩士班水墨組畢業的他不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之路,反以無限熱情寄託在藝術創作上,堅持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不斷挑戰與成長,讓喜愛他的人深切感受到這位台灣年輕藝術家在創作上的大躍進。有位學者曾道:「他的油彩作品有著西方的抽象,但散發著東方潑墨的神韻,雖然是繪畫,卻帶著流動與刻意模糊焦距的攝影感;畫面光影強烈對比,常常令人久久無法忘懷。」

林葆靈擅於描繪不同城市夜晚且將成長環境中的台灣、紐約、新加坡都映入在每件作品中,夜晚的光影具有戲劇性的強烈對比,每座城市都將你我曾經熟悉的景緻連結到你我心裡的過往的回憶。

他採用墨與壓克力顏料於製圖膠片上,也使用油彩混合壓克力於畫布上的搭配,均在呈現快速流淌特性。無論是城市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捕捉、旋轉木馬以及華麗宮廷與夜的幻想曲超現實元素的佈景手法,都在流變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一種虛構的真實。

林葆靈首度於索卡藝術‧台北空間舉辦「舞影零亂」個展,2016新系列作品嘗試製作錄像作品,延續城市夜晚光影的主要視覺:高反差、模糊、流動感且加入了舞蹈動感、投影與鏡像的元素。以天橋、騎樓、馬路為拍攝地點,將彩色與黑色的快轉畫面切換不同時空場景,暗喻著藝術家內心稍縱即逝和瞬息萬變的世事。平面繪畫部份除延續過去光影為構成要角外,新作品在光影上對比更強烈,顏料流淌更肆意,加入刮的技法,使畫面出現了狂亂的速度,高反差的明暗使景物細節減少,顏色與光影儼然成為主角,製造一種平靜的感覺,在混亂中尋找寧靜,畫風更具當代獨特且鮮明。

索卡於11月05號舉辦開幕暨座談會,由金車藝術總監:張瑋特x 少遊島繪社社長:黃亦中兩位針對座談會主題與藝術家對談。以兼具學術內涵和輕鬆有趣的方式進行活動,讓藝術家暢談此次新作品的概念,同時也與現場觀者分享他們眼中不一樣的林葆靈。

www.facebook.com/events/201784466926889/

展名:舞影零亂 │ 林葆靈
A Dance of Scattered Shadows │ LIN Bao Ling
展期:2016 / 11 /05 (Sat.) - 12 / 04 (Sun.)
開幕暨座談會 │ Reception & Symposium│11/05(Sat.)5pm
林葆靈 x 張瑋特(金車文藝中心總監)x黃亦中 (少遊島繪社社長)
形影不離‧交換計畫│Project Inseparable│2016/11/19(Sat.) 4pm
地點:索卡藝術•台北│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Soka Art (No.350, Sec. 2, Tiding Blv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
聯絡人:Zora Lu zoralyu0207@gmail.com +886-2-2533-9658

開放時間: 10:00-19:00 (週一公休)
Opening hours: 10:00-19:00 ( close on Monday)

www.facebook.com/linbaoling/

2016年10月5日

2016第三屆大內藝術節


2016第三屆大內藝術節由策展人羅禾淋 、黃義雄策劃年度主題:「日出的悸動」,為延續2015年的主題「不眠的居所」,讓藝術介入大直、內湖區域的型態由夜晚橫跨到黎明。「視覺」透過不同的年齡層,以影展的方式策劃「影像的再造–錄像動畫影展」。「聽覺」以聲音影片作品為主題,串聯13家畫廊策劃「聲影碎形–音像藝術展」。「嗅覺」試圖以嗅覺延伸出對於生活中的敏銳度,結合主展場,策劃主題展「不在場的氣息」,以生活環境為主題,探討當下人們面對生活環境的挑戰。「味覺」則是透過藝術家走進店家對話的方式,策劃「藝術食糧計劃」。「觸覺」以科技產業結合購物中心,以行動美術館的方式,策劃「科技漫步–互動藝術特展」,透過互動藝術,讓大眾直接觸摸藝術,與藝術創作互動。

大內藝術節期望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讓它開始進入街道、走進日常生活,使藝術成為公眾共享的一部份。


聲影碎形  音像藝術展


聲音是一個最特殊的藝術形式,橫跨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新媒體藝術等不同的領域與學門,聲音如何影像化與為何影像化也是聲音做為一個視覺創作將面臨的問題,因此展覽「聲影碎形」將以音像藝術為主題,邀請不同的藝術創作者,使用同一個硬體設備進行創作,此次展覽的硬體將與藝數網合作,並且串聯13家畫廊展出,其碎形除了代表聲音取樣的狀態外,也同時表示聲音視覺化的基本樣貌,除此之外在地點的部份也說明串聯畫廊的情況下,每間畫廊都是一個碎形,而串聯後才是一個完形。


展期:2016.11-05 Sat. -2016.12.04 Sun. 11:00am-18:00pm(每週一公休)

參展單位:
尊彩藝術中心、秋刀魚藝術中心、亞洲藝術中心、采泥藝術、青雲畫廊、双方藝廊、菲利浦貝慕畫廊、台灣工銀藝文空間、索卡藝術、耿畫廊/TKG+、學學白色空間

參展藝術家:
林經堯、曾鈺涓、葉廷皓、陳敬元、陶亞倫、葉謹睿、林葆靈、金啟平&吳冠穎、王新仁、黃怡靜、陳依純、林文藻



更多大內藝術節展出活動資訊: 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ter/1609271407401780093350
大內藝術節FB: https://www.facebook.com/tadfestival/?fref=ts

2016年9月28日

【轉載】蜷尾家老闆一手當收藏家  一手賣冰淇淋

林葆靈 LIN Bao Ling
《淡水之夜III》 Tamshui Night III
水墨複合媒材於宣紙 Mixed media on rice paper
42 x 70cm
2009
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2016年09月28日

台南蜷尾家老闆李豫是個7年級生,2012年租下正興街老房子賣冰淇淋,遊客大排長龍,打造人氣名店,讓正興街再度翻紅。回到生活,他從26歲就收藏藝術品,曾是台南畫廊最年輕的收藏家,更因此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同桌吃飯,他說:「若不是收藏,我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25歲時李豫在國外進口家具店工作,「我們賣的家具比較高檔,接觸到買家具的客人多少都會收藏。」當時辦公室的1樓是間畫廊,他有空就會進去看看,「看久了,也會看到自己屬意的作品。」

26歲買下生平第一件藝術品,林葆靈的《淡水3》,「這幅畫很夢幻,畫觀音山,我曾在淡水住過一段時間,看觀音山就是那樣,裡面有一隻狗,覺得那隻狗就是我,在台北流浪。」結婚後,老家在淡水的太太要搬到台南住,「她來台南人生地不熟,我告訴她,會讓她看到和家鄉一樣的風景。」這幅畫見證他倆的愛情。

2016年8月27日

金車美展展前訓練課程座談

有幸與台灣之光侯忠穎同台開講~
與明年金車美展的第一階段入選者分享:
《關於專職創作:那些我覺得重要的事》
有朋友聽完我們的分享
說他重燃了些熱情令人開心與感動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熱情
勇敢追夢的熱情
把事情做好與貫徹的熱情

還有朋友說我講話超幽默 哈哈
我覺得讓大家笑一笑
現場氣氛比較不那麼嚴肅

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



2016年8月5日

南美館(Tainan Museum of Fine Arts)月訊 作品介紹



南美館(Tainan Museum of Fine Arts)月訊 2016年6月號



林葆靈

曾於2011獲得金車新銳油畫獎首獎的林葆靈,由流動的光影描繪細節模糊、彷彿轉瞬即逝的地景,藉此投射自身內心感受,以及微帶神秘的精神氛圍。象徵現代文明進步的人造光,被使用在能夠帶給人們幸福感的遊樂園設施上,猶如閃爍發光的夢想實現之地;然而人造光雖能帶來希望與繁華, 背後卻奠基在環境與資源的消耗·以及商業消費的美化包裝,故而如同光和影的對立辯證,林葆靈也在作品中試圓呈現令人百感交集的複雜情感。

作品雖為平面繪畫,但林葆靈在兩個層面試圖突破繪畫既有的陳規與限制,其一,他選擇使用製圖膠片取代傳統畫布,由不易親水的塑膠材料所製成的製圖膠片,表面吸附顏料的效果較弱,再加上藝術家將顏料稀釋,故而顏料極易於膠片表面上自由流動,打破了受限於由尺規所構成的直線、曲線線條;其二,林葆靈借助攝影能夠捕捉肉眼所無法觀察到的景物細節以及光的軌跡等視點,來獲得作品中的主題畫面,除了取得遺漏的真實之外·也將流逝的時間記憶,與處理空間層次的繪畫相為結合。

林葆靈/有摩天輪的夜景III(局部)
複合媒材、製圖膠片 61 x 76cm 2013



複合媒材、製圖膠片 61 x 76 cm 2013
私人收藏

LIN Bao Ling, Nocturne with Ferris Wheel III. Ink and acrylic on vellum, 61.5 x 76 cm . ©2013
Private collection

-



Tainan Museum of Fine Arts Newsletter


June 2016 Issue


LIN Bao Ling


LIN Bao Ling, the recipient of the first prize of 2011 King Car Emerging Artist Oil Painting Award, depicts landscapes with blurred details and fleeting mo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flowing light and shadows. In doing so, he projects his inner emotions and a subtly mysterious atmosphere. The artificial light that symbolizes the progres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s used in amusement park facilities that bring people a sense of happiness, resembling a shimmering dreamland of realization. However, while artificial light can bring hope and prosperity, it is founded on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embellishment of commercial consumption. Thus, like the dialectical opposition of light and shadow, Lin attempts to present complex emotions that leave a lasting impression in his works.


Although his works are flat paintings, Bao Ling attempts to break through the conven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on two levels. First, he chooses to use drafting film instead of traditional canvas. The non-hydrophilic plastic material of the drafting film results in a weaker absorption of pigments on its surface. Combined with the artist's dilution of the pigments, the colors easily flow freely on the film's surface, breaking the restrictions of straight and curved lines formed by rulers. Second, Bao Ling utilizes photography to capture details of objects and the trajectory of light that the naked eye cannot observe, obtaining the thematic images in his works. This not only captures the omitted reality but also combines the fleeting memories of time and the treatment of spatial levels in his paintings.


LIN Bao Ling / "Nocturne with Ferris Wheel III" (detail)


Mixed media, drafting film 61 x 76 cm 2013


English translated by ChatGPT

2016年6月29日

【轉載】讓人駐足的畫作美學,台灣畫廊特輯(下)

畫,豐富了我們的美學涵養與文化深度。充滿藝術家畫作的藝廊,對於愛畫者來說,無疑是培養美學鑑賞的殿堂。你也喜歡看畫嗎?究竟台灣哪些優質畫廊,而它們又有什麼特色呢?在台灣畫廊特輯(上)之後,繼續蒐集你的畫廊資料庫,一起來看看值得一探究竟的畫廊吧!

索卡藝術 台南 Soka Art Tainan

索卡藝術成立於1992年的台南,為台灣最早有系統經營亞洲當代藝術的畫廊。索卡整理、收藏與研究中國經典油畫,並持續關注藝術家的發展動態,如今擁有台南、台北、北京三個據點,致力於推廣潛力藝術家並將當代藝術作品引進台灣與中國。今(2016)年六月,索卡藝術邀請第一至九屆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參與第一屆高規格的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將不同媒材的作品聯合展出,帶給觀者不一樣的視覺饗宴。

林葆靈是位才華洋溢的年輕藝術家,喜歡觀察城市的夜晚,擅長以半抽象手法描繪都市燈火的明亮璀璨以及雨後夜景的流金之美。他的作品穿越了形體與時空,充分展現夜晚的淒美與光影產生的戲劇性,在台灣、新加坡及美國紐約等地皆感動了許多觀者。他是第三屆索卡好樣徵件的佼佼者,去年也正式與索卡建立代理合作關係。



▲林葆靈〈京都夜曲II〉複合媒材 製圖膠片2016(圖片提供/索卡藝術.台南)



全文請見「天地人文創」: http://tiandiren.tw/archives/23318
撰文:Kiki

2016年6月4日

Nocturne In Yellow and Brown




Nocturne in Brown & Yellow / Mixed Media on Calico / 91 x 91 cm / 2006 / private collection

凱德集團(CapitaLand)最近將做了個網站介紹他們收藏的作品 其中有我兩件好多年前的畫作
著實勾起了好多回憶

如果您去新加坡路過或入住 Citadines Mount Sophia Singapore 有興趣的話可以順便看看我多年前的2件作品 :)

Nocturne In Yellow and Brown

Painting,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91 x 91 cm, 2006

"As its title suggests, this painting is executed in yellow and brown and it depicts an urban scene perhaps on a wet night. The nocturne is a free form of music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Romantic era and was made famous by Chopin. Later, American artist 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adopted the name of Nocturne for his works of dreamy night scenes. This painting of L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beauty and harmony of colours, reminds us of this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