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Hey! 没有名字的小傢伙

楊椀茹 (2017):〈Hey! 没有名字的小傢伙〉《典藏投資》, 122期 , 頁98。


文 | 楊椀茹 圖 | 林葆靈


向來以藍紫色調描繪迷離神秘的城市夜景而著稱的藝術家林葆靈,創作面向不僅止於平面繪畫的探索; 大學時期副修陶藝的他, 一直都在醯釀著立體創作計畫, 今年已發表數件裝置作品,目前亦正在著手進行名為《沒有名字的 小傢伙》的限量藝術公仔創作。 在10月的台北藝博會, 一件《沒有名字的小傢伙》就已現身於索卡藝術中心的展區並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 這位令人眼睛一亮的小像伙,其實在林葆靈的創作脈絡中已經發展了逾10年之久・直至今年與索卡藝術中心ー同合作 予以立體化。 

「小傢伙」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06年、是林葆靈還在藝術學院就讀時的版畫作品,信手括來一個抱膝蹲坐在地 上的人物。林葆靈將它視為自我的投射,一直以來多是以小品或塗鴉的形式呈現,反映出日常中難以名狀的各種情緒與想法。之所以「沒有名字」, 林葆靈引述知名心理諮詢師羅傑斯(Carl R. Rogers)所言:「 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universal. 」來說明, 「小傢伙並不僅指涉我自身,我也希望他代表有同樣或類似感受的任何一個 人。

 公仔手持畫筆、蹲踞身子在專注畫畫的造型,是根據 2015年的一張小畫為藍本所製作。在公仔的設定上, 林葆靈以孩童的形象反映他的初心, 沒有武裝的赤裸身體, 也因而在這個世界上常常受傷, 所以貼著OK繃、纏著繃帶。公仔臉部簡化至僅剩眼睛,沒有瞳孔的一雙大眼看不清未來與真實, 而眼下明顯的黑眼圈是焦慮與失眠的象徵,也是現代人普遍有的困擾。 

整體觀之, 這件公仔並非呈現出一般常見的討喜、可愛的快樂形象, 散發的氛圍卻也因此更耐人尋味。林葆靈認為,藝術家在尋求自我突破的過程中總不免會感到挫折, 創作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不要害怕面對負面情緒, 而傾注全副心力與熱情在創作的藝術家必然是「開心的時候畫畫是喜歡畫畫, 不開心的時候畫畫是愛畫畫」, 反映出他即使在難過時仍堅持握著筆繼續畫畫, 而身上沾染的 顏料也顯示出投入創作的渾然忘我。 

《沒有名字的小傢伙》限量20版以及5件AP版, 立體的原型最初是由藝術家握製出約手掌可握的大小,再經由3D建模列印出28公分高的尺寸, 調整細節後再採用PU (聚胺酯)翻模。而不同於一般規格化的量產製作方式, 每隻公仔眼下的黑眼圈、身上沾染的色塊都會再由藝術家 手工上色、尤其是揮灑在身上的藍紫色顏料亦都會呈現不 一樣的分布效果, 也顯得各具特色。 

這件藝術公仔一方面反映出藝術家自身的樣態;在另 一層面,也揭示出大眾在生活中會面臨的困難與堅持,極易讓觀者在心理產生共鳴。林葆靈也進一步表示,公仔低著頭用蹲姿在畫畫, 除了呈現自己有時候在畫畫時的姿勢,也暗喻著忍耐的過程,期許未來能高高跳起。而這件 藝術公仔也會在12月的台北索卡展覽現身,令人期待。





藝術公仔的造型取自於平面作品《2015年12月8日》‧複合媒材於素描紙‧
13×18cm・2015 (私人收藏)

藝術家林葆靈《沒有名字的小傢伙》‧聚氨酯, 設色‧13 x 21 x28cm ‧2017。





2017年12月6日

金車校園藝術講座(玄奘大學場)

#金車校園藝術講座
#講師 :#林葆靈#黃頤勝
#藝術創作_從學院畢業後的生存之道

感謝金車文藝中心的邀約與玄奘大學侯忠穎老師的協助與同學們的熱情參與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與大家交流並與頤勝同台分享

同學的發問也令我自己思考了許多

特別有印象的問題之一是: 一路走來是否有特別開心特別喜歡的一個時期?

仔細想想自己當學生時或是其它不同時期
都有不同和相同的開心 煩惱與壓力
而那些經歷過的不愉快經驗
豐富了我的人生故事
如今也都可以笑著分享給大家聽

雖然常聽許多出社會的人感慨說
學生時期是最幸福的
不想工作 甚至希望躺著錢就會自己進來
但我沒有這麼覺得過
或許是因為 
儘管時空變換
我都是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不管是畢業前畢業後
在國內或國外
創作的雙手不曾停過

我喜歡從前那些時光
也同樣喜歡此時此刻

何其幸運








2017年11月30日

十光.時光|索卡好樣十週年





時間是一條抽象的線性觀念,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很快地索卡藝術.台北即將迎來2017歲末年裡的最後一檔展覽 —《十光.時光》!《十光.時光》展覽是結集索卡藝術自2007年以來,為發掘新生代青年藝術家,所舉辦公開展覽徵件「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的系統梳理。這個在台灣藝術發展活動歷程中,默默深耕十年的藝術計畫,鎖定熱愛藝術創作的族群,並以作品兼具原創性與個人風格的傾向為主導,不斷進行學術教育接軌市場推動的循環,儼然已成為國內藝術新秀重要的培育搖籃。在這一走早已十年的歲月中,索卡藝術.台北推出《十光.時光》展覽。我們想要邀請各位,走進一部關於藝術記憶體的時光機器,共同回顧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成長的輕年藝術家們,與「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之間成長的軌跡!


展覽《十光.時光》凝聚「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走過十年光景的歲月,我們從歷屆的入選藝術家中,再次的挑選出十位於創作上仍然符合徵件宗旨,於個人在台灣藝術領域的表現中,持續不斷開發並更新自己作品觀念的傑出藝術家:林葆靈、高義勝、張騰遠、許哲瑜、許旆誠、黃彥超、劉信義、蔡坤霖、賴易志、謝怡如。每位藝術家在各自經歷「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洗禮後,也同樣開啟在國內外有著多方肯定的經歷或獎項等殊榮,如文化部、台北雙年展、台北獎、高雄獎、桃源創作獎、台新獎等。「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可說是台灣藝術家們,在進入成為專職藝術家身份前的重要資歷!


索卡藝術成立至今2017年已屆25週年,每年為藝術家舉辦超過25檔學術性展覽,擁有橫跨北京、台北、台南三地不同營運空間的地域優勢,以及連續每年參與如ART BASEL H.K等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重要盛事,同時也讓我們自己成為推動台灣藝術創作者,進一步能與國際舞台接軌的重要平台。展覽《十光.時光》是索卡藝術一個整理自我長期以來,扶植台灣青年藝術家經驗的重要累積。我們誠摯地邀請各位,在2017年裡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光,共同與我們分享「索卡好樣|SOKA SO YOUNG」計畫的《十光.時光》!

------------------------------------------------------

▎展  名丨十光.時光|索卡好樣十週年
▎參  展丨林葆靈、高義勝、張騰遠、許哲瑜、許旆誠、黃彥超、劉信義、蔡坤霖、賴易志、謝怡如
▎展  期丨12/09 (Sat.) - 2018/01/21 (Sun.)
▎開  幕丨12/09 (Sat.) 4pm
▎地  點丨索卡藝術.台北
▎地  址丨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丨聚氨酯, 設色丨 13 x 21 x 28 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 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丨polyurethanes (PU), paint丨13 x 21 x 28 cm丨2017





林葆靈《安靜的喧囂》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47 x 61公分 2017
LIN Bao Ling / Quiet Noises / mixed media on multi media vellum / 18.5 x 24 in / 2017 






林葆靈《天燈》  複合媒材, 紙本   20 x 15 公分  2017
LIN Bao Ling / Sky Lantern / mixed media on paper / 7.8 x 5.9  in / 2017


2017年11月29日

金車校園藝術講座 (華梵大學場)




金車校園藝術講座【藝術創作-從學院畢業後的生存之道】


講師:林葆靈 陳佩歆


感謝金車文藝中心的邀約, 鄭惠文老師的協助與同學們的參與

希望能對同學們有一點幫助


2017年11月11日

〈FOCUS ART TAIPEI 2017〉,《典藏‧藝術投資》第121期 11月號報導

《典藏‧藝術投資》,〈FOCUS ART TAIPEI 2017〉, 第121期 11月號, 2017, 105頁

索卡藝術中心

草間彌生好搶眼!


索卡藝術中心在本次展出多達17位藝術家, 並且以台灣新銳藝術家為主要陣容, 參展規畫的大幅調整也獲得不錯的反應。

坐鎮在展區的草間彌生大型作品「花一綻放在午夜 M2」, 少見的粉紅色花瓣代表著愛的寓意,當然是本次藝博會的拍照亮點之一。而擅於表現自然四時遞嬗的洪凌,有多件甫於中國國家大劇院個展所展出的新作品在此亮相,色彩的細緻變換更顯氣象萬千,擄獲不少關注的目光、迴響熱烈也同樣反映在買氣上°

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的關注度也不遑多讓, 銷售情況亦 相當亮眼。均有參與日前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光·合作用」展覽的席時斌與莊志維作品詢問度熱烈; 席時斌的新作《至高鳥》定價為新台幣65萬元起,  3版悉數獲得購藏, 其中2版在VIP日旋即銷售。莊志維的《Tree_01》、 《Boys don't cry 01》均在探討自身面對傷痛的狀態, 在黑色漆面的强化玻璃上交錯刻鑿的刮痕代表著傷痕, 自内部逸出的懾人光線,  讓觀者深感共鳴。王挺宇《極嚮離明》、許芝綺《絕對零度的直白》白瓷系列作品, 均獲得藏家青睞。林葆靈自平面繪畫發展出立體形式的創作, 由自己的形象為發想, 以聚氨脂為媒材、3D列印製作的《沒有名字的小傢伙》定價為8萬元, 也在藝博會期間持續售出。(文/楊椀茹)

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蕭富元(左)與藝術總監蕭博中於草間彌生《花-綻放在午夜 M2》前合影 (攝影/吳東岳)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丨聚氨酯, 設色丨 13 x 21 x 28 公分丨2017 (共20版)
LIN Bao Ling 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丨polyurethanes (PU), paint丨13 x 21 x 28 cm丨2017


2017年10月19日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7/10/19-10/23
索卡藝術 SOKA ART|E03

公眾展覽時間:
●2017年10月20日(五) 14:00-19:00
●2017年10月21日(六) 11:00-19:00
●2017年10月22日(日) 11:00-19:00
●2017年10月23日(一) 11:00-18:00
VIP 開幕夜時間:
●2017年10月19日(四) 15:00-21:00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

--------------------

LIN Bao Ling 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丨polyurethanes (PU), paint丨13 x 21 x 28 cm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丨聚氨酯, 設色丨 13 x 21 x 28 公分丨2017


---------------


「沒有名字的小傢伙」這個人物是在2006年, 我還在學院就讀時的版畫作品中便出現了。之所以沒有取一個特定的名字, 是因為我是想藉由它表現我個人複雜, 或是難以名狀的情緒與想法; 但它也可以代表有同樣或類似感受的任何一個人。正如心理諮詢師羅傑斯(Carl R. Rogers)說過:「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universal」, 我們以為是很個人的某種經驗或感受往往也是許多人經歷過或感受過的,有著普遍性。它可說是我心中的孩子, 代表著初心, 所以有著小孩般的體型; 它赤裸, 沒有武裝, 在這個危險的世界裡常常受傷, 所以身上包著繃帶, 貼著ok繃; 他有眼睛但沒有瞳孔, 看不清未來與真實; 它的黑眼圈是焦慮與失眠的象徵; 它沒有手指, 無法牢牢握住想要的東西。這件在畫畫的小傢伙雕塑是根據2016年的一張小畫為藍本製作, 它的表情沒有很開心, 因為我覺得, 為了開心而畫畫是喜歡畫畫, 不開心還是想畫畫則是愛畫畫。













2017年10月18日

轉載:【十大台灣新銳精選作品】

感謝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的介紹 :)

-------------------------------------------------

【十大台灣新銳精選作品】

此次台北藝術博覽會集結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藝術家,每位藝術家皆以個人獨特語言來體驗世界,探討個人與社會變遷之間複雜情感與精神聯繫。在此將特別精選10位台灣70和80後的新生代潛力藝術家,透視他們如何透過個人體驗和個人敘事的表達方式,反應內心的情感寫照。

*陳雲的作品擅長同時將抽象與具象並置,利用蒙太奇的敘事去捕捉過去的記憶和夢境的體驗,試圖喚醒觀者感知的經驗。

*林葆靈的畫作以都市景觀、人群形象及光影流動為主題,形象多以類似動態攝影中常見的失焦與晃動的手法,表現極富有實驗性質與摸索意味。




LIN Bao Ling林葆靈
Nocturne in Purplish Blue and Gold II
《紫藍與金色的夜曲II》
Mixed Media on Canvas 複合媒材、畫布 90 x 160 cm, 2017
(索卡藝術) 


*侯忠穎以『手』作為創作的題材,運用靜態的手去仿真自然,作為主體表現千變萬化的事物面貌。

*陳逸鋒是台灣心象寫實繪畫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他企圖在作品中探討「詩意」,以白布簡潔的色調與形體塑造一種純粹的視覺經驗。

*黃贊倫以「機器人」作為創作主題,探索人與萬物與世界的關係,講述機械科技與人工智慧為人類所帶來的衝擊。

*許家維將亞洲冷戰時期被遺忘的歷史,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發展創作。錄像裝置作品《高砂》結合日本能劇演員在現代化的工廠中演出,傳達一種超越歷史記事的書寫。

*藝術家許旆誠的創作,以超現實主義的精神為主軸,其文學與哲學的涵養相當優異,作品中處處體現藝術與生活的人文詩性。

*許銘仁的作品注入豐富且具啟發性的元素,透過紙漿的重塑,染色,拼貼及局部破壞,表現出當代藝術的繪畫性。

*擅長繪畫寫實風景的藝術家廖震平,畫面雖看起來理性簡潔,卻無法隱藏個人對幾何圖形的偏執,也強烈透露出藝術家身處在風景當下的濃厚情感。

*時永駿以獨特的視角,表達各種荒謬、怪誕的生活百態,那貼近平淡題材中出人意表的駭人情節,像是推理恐怖片裡的故弄玄虛,將超現實主義的意境發揮淋漓盡致。


來源: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arttaga/posts/1890302994621391


-------------------------------------------------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7/10/19-10/23

索卡藝術|E03

公眾展覽時間:
●2017年10月20日(五) 14:00-19:00
●2017年10月21日(六) 11:00-19:00
●2017年10月22日(日) 11:00-19:00
●2017年10月23日(一) 11:00-18:00

VIP 開幕夜時間:

●2017年10月19日(四) 15:00-21:00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





2017年10月4日

《創藝多腦河》專訪第145集-藝術家 林葆靈


http://arts.bltv.video/detail/videos/熱門視頻/video/5518104809001/第145集-藝術家/林葆靈?autoStart=true


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新增Ott影音平台
2014年受黃子佼先生邀約訪談的那集也在其中
雖然一直都不是很善於拋頭露面
但覺得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也是自己需試著改進克服的弱點
於是就答應了訪談

當時有點感冒
心情的忐忑
硬著頭皮上場
第一次給人梳化 
進攝影棚的新鮮感
佼哥與工作人員的親切
錄影時因緊張而說錯的話
點點滴滴
都還記憶猶新
也心存感謝

雖然我自己上的廣播和電視等節目
自己都不太敢聽 不太敢看
但如果您有興趣多了解一點我的作品
歡迎收看 :)

2017年9月24日

[立體作品]《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眼淚是必須的》

LIN Bao Ling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 -Tears are Necessary 丨Mixed Media丨16.5 x 16.1 x 15.9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眼淚是必須的丨複合媒材丨42 x 41 x 40.5 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 -Tears are Necessary (detail)丨Mixed Media丨16.5 x 16.1 x 15.9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眼淚是必須的》(局部)丨複合媒材丨42 x 41 x 40.5 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 -Tears are Necessary (detail)丨Mixed Media丨16.5 x 16.1 x 15.9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眼淚是必須的》(局部)丨複合媒材丨42 x 41 x 40.5 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 -Tears are Necessary (detail)丨Mixed Media丨16.5 x 16.1 x 15.9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眼淚是必須的》(局部)丨複合媒材丨42 x 41 x 40.5 公分丨2017



創作理念:

用畫板、真實工作室腐朽老舊的天花板與調色盒裡日積月累的乾固顏料層等,具體化工作室像牢房的意象。創作者在裡面痛苦、掙扎、悲傷與喜悅。鐵窗是被破壞的,創作者卻又不逃離;或是離開了又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淚流成畫,只有影子為伴。要創作,一些眼淚是必須的,用眼淚來調色與渲染。破損泛黃的牢房,層層積累的顏料, 是歲月流逝過留下的痕跡。受潮模糊的碎鏡中的映像,宛如看不清搞不懂的自己,也象徵支離破碎的回憶與幻象,一片片碎鏡如馬賽克壁畫,卻拼貼不出完整真實。漏水是現實中工作室的情況;也連結到電影《重慶森林》裡說房子在流淚的橋段。

創作過程:


2017年9月18日

《未來郵件-少遊島繪社2017創作展》首支宣傳影片(1/19)



A Letter from Future- a Group Exhibition by Showyourisland Artists Group

展期 2017/10/06(五) ~ 2017/11/05(日) 
開幕 2017/10/06(五) 19:00 
時間 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 
地址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 (02)2595 9650 
主辦 金車文教基金會文藝中心 
策展 盧惟中 
參展 王明仁、宋佳璇、李小秋、林葆靈、林慧姮、侯忠穎、洪乙丹、張家荣、張瑋特、陳佩吟、陳科偉、陳衍儒、陳儷方、黃亦中、黃昱佳、劉思廷、劉韋岑、盧惟中、駱志豪 

Dates|6th Oct 2017(Fri) ~ 5th Nov 2017(Sun) 
Reception|7 pm, 6th Oct 2017(Fri) 
Opening hours| 11 am - 6 pm (Tue -Sun) 
Venue|King Car Cultural & Art Center (4F., No.131, Sec. 3, Chengde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 TEL|(02)2595 9650 
Organizer| Kingcar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rt Center 
Curator|Lu,Wei-Chung 
Artists|Wang Ming-Ren, Song Jia-Syuan, Li Siao-Ciou, Lin Bao Ling, Lin,Hui-Heng, Hou Chung Ying, Hung Yi Tan, Chang Chia Jung, Chang Vic Te, Chen Pei-Yin, Chen Ko-Wei, Chen Yan-Ru, Chen Li Fang, Huang Yi-Chung , Huang yu chia, Liu Szu Ting, Liu Wei-Tsen, Lu Wei-Chung, Lo Chi Hao 

文/盧惟中   

「未來郵件」以中華郵政提供的服務為發想,你可以寫信給未來任何一個時間點的任何人,穿越時空地點,傳達任何的思念和情緒,也是這次少遊島繪社聯展的主題。   

實行方法很簡單,島民在互相抽籤後,決定自己要寫信的對象,並寫下希望這位島民在一年內所完成的事情。而收到信的島民,就必須要努力實行信件內容,在這次的聯展上展出。  

時間是一種流動性的概念,而未來也是透過「過去」或「現在」所做的一個小選擇和小動作而改變。「未來郵件」選擇以一個穿越時間軸的方式,邀請島民們一同來參與,為彼此的未來帶來改變,也希望藉由這種彼此出題的方式,突破自己對於創作可能的盲點,進而用另外一種高度和角度面對藝術創作,亦是一種大膽的挑戰。   

整個展覽可以被看成是一場好玩的遊戲。雖然策劃展覽之初,訂下了一些遊戲規則讓島民們遵守,但有些島民選擇不加入遊戲,有些島民則是不一定遵守遊戲規則,也有人遵循遊戲規則,玩出自己的一套方式,讓這次的展覽呈現出更多有趣的效果。因為”未來"本來就是充滿未知性,而”藝術”在創作過程中也不停變化,這樣所成就出的不同的遊戲結果,也造就了更多可看性。   

而除了作品以外,一張張信件與執行過程的紀錄,則是一種文件的展示,顯示藝術創作者透過一層一層的選擇,邁向時間軸的頂端的過程,看見時間和藝術的流動和交錯,並且挑戰藝術的無限可能性,這也是少遊島繪社寫給未來的一份盼望:「藝術有無限的可能,而我們將會持續挑戰!」 

2017年9月8日

[轉載] “E Flat” – Ivana Velickovic

LIN Bao Ling / Nocturne in Purple and Yellow /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 130 x 80 cm / 2011 / private collection

國外作者看了我的作品《紫與黃的夜曲》得到靈感
寫下了這篇文字
創作者常互相激發靈感
實是美事 :)
-----------------------------------------
The windshield wipers,
unable to keep up
with the onslaught of rain,
conduct the evening’s nocturne,
making the street
seem so soft.

The lights,
they bleed, dissolve,
delicately struggle to keep the night alive
through the threat of approaching dreams.
But they persist,
twinkling like slight touches
on piano keys.
Each flat note an
intentional drip of the rain.

Filmy logos flash like traffic lights,
except they all feel like
green.
Go, quickly now.
And yet I don’t.

I step out of my car,
leave the door wide open.
The streetlights cheer and brighten
as I walk into
a watercolour dream.

these words by Ivana Velickovic were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Lin Bao Ling

2017年9月7日

[轉載] “Displaced” – Fiona Williams

林葆靈 |《泛黃的夜》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59 x 141 公分 | 2017
LIN Bao Ling |Yellowed Night |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 23.2 x 55.5 in  |2017


國外作者看了我的作品《泛黃的夜》得到靈感
寫下了這篇文字
創作者常互相激發靈感
實是美事 :)
-----------------------------------------

I am searching for Home.

I straddl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belonging has always been evasive.

I am an outsider here but I do not feel so, until they tell me.

It is the same sun that sets in Islamabad and rises in Toronto, isn’t it?
The same sun that kisses my skin but scorches the earth.

So I continue searching.

I have only found comfort in anonymity—
in the sense of security when no one knows my name.

It seems displacement has become a familiar feeling
an existential anxiety that only recognizes a feeling of Calm amongst utter chaos.

I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Home
and am beginning to realizing
I will only find it within me.

these words by Fiona Williams were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Lin Bao Ling


BY WORD AND COLOUR
POSTED ON AUGUST 30, 2017


 https://wordandcolour.com/2017/08/30/displaced-fiona-williams/

2017年8月29日

未來郵件-少遊島繪社2017創作展 a Letter from Future- a Group Exhibition by Showyourisland Artists Group


展期 2017/10/06(五) ~ 2017/11/05(日)

開幕 2017/10/06(五) 19:00

時間 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

地址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 (02)2595 9650

主辦 金車文教基金會文藝中心

官網 https://goo.gl/3LyS5n

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6476715681313/

策展 盧惟中

參展 王明仁、宋佳璇、李小秋、林葆靈、林慧姮、侯忠穎、洪乙丹、張家荣、張瑋特、陳佩吟、陳科偉、陳衍儒、陳儷方、黃亦中、黃昱佳、劉思廷、劉韋岑、盧惟中、駱志豪



Dates|6th Oct 2017(Fri) ~ 5th Nov 2017(Sun)
Reception|7 pm, 6th Oct 2017(Fri)
Opening hours| 11 am - 6 pm (Tue -Sun)
Venue|King Car Cultural & Art Center (4F., No.131, Sec. 3, Chengde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
TEL|(02)2595 9650
Organizer |Kingcar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rt Center

 Website|https://goo.gl/3LyS5n
Curator|Lu,Wei-Chung
Artists|Wang Ming-Ren, Song Jia-Syuan, Li Siao-Ciou, Lin Bao Ling, Lin,Hui-Heng, Hou Chung Ying, Hung Yi Tan, Chang Chia Jung, Chang Vic Te, Chen Pei-Yin, Chen Ko-Wei, Chen Yan-Ru, Chen Li Fang, Huang Yi-Chung , Huang yu chia, ​Liu Szu Ting, Liu Wei-Tsen, Lu Wei-Chung, Lo Chi Hao


文/盧惟中

  「未來郵件」以中華郵政提供的服務為發想,你可以寫信給未來任何一個時間點的任何人,穿越時空地點,傳達任何的思念和情緒,也是這次少遊島繪社聯展的主題。

  實行方法很簡單,島民在互相抽籤後,決定自己要寫信的對象,並寫下希望這位島民在一年內所完成的事情。而收到信的島民,就必須要努力實行信件內容,在這次的聯展上展出。

  時間是一種流動性的概念,而未來也是透過「過去」或「現在」所做的一個小選擇和小動作而改變。「未來郵件」選擇以一個穿越時間軸的方式,邀請島民們一同來參與,為彼此的未來帶來改變,也希望藉由這種彼此出題的方式,突破自己對於創作可能的盲點,進而用另外一種高度和角度面對藝術創作,亦是一種大膽的挑戰。

  整個展覽可以被看成是一場好玩的遊戲。雖然策劃展覽之初,訂下了一些遊戲規則讓島民們遵守,但有些島民選擇不加入遊戲,有些島民則是不一定遵守遊戲規則,也有人遵循遊戲規則,玩出自己的一套方式,讓這次的展覽呈現出更多有趣的效果。因為”未來"本來就是充滿未知性,而”藝術”在創作過程中也不停變化,這樣所成就出的不同的遊戲結果,也造就了更多可看性。


  而除了作品以外,一張張信件與執行過程的紀錄,則是一種文件的展示,顯示藝術創作者透過一層一層的選擇,邁向時間軸的頂端的過程,看見時間和藝術的流動和交錯,並且挑戰藝術的無限可能性,這也是少遊島繪社寫給未來的一份盼望:「藝術有無限的可能,而我們將會持續挑戰!」



by Lu,Wei-Chung

“Letters to the Future” is based on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Chunghwa Post Co. Ltd. where you can write letters to anyone at any point in time in the future, travel through time and place to express any longings and feelings. This is also the theme of Show Your Island Artist Group's joint exhibition.

It is easy to carry out. The artists draw lots to decide the person they will write to. They write something they hope this person will complete in a year. The person who receives the letter must work hard to carry out the action in the letter, and exhibit it in this joint exhibition.

Time is a type of fluid concept. The future is also changed by a small choice and action in “the past” or at “the present”. “Letters to the Future” chooses the method of time travel to invite the artists to participate together, bring about changes to each other's future. It also hopes to break through our possible blind spots of creating using this method of setting questions for each other, and then facing artistic creation from another height and angle is also a bold challenge.

The whole exhibi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fun game. Even though at the beginning of planning the exhibition, game rules were set for the artists to follow, some artists choose not to take part in the game, some do not follow the game rules, and some do. Their own methodologies let this exhibition present more interesting effects. Because “the future” is full of uncertainties, and “art” also changes continuously in the creating process. The achievement of different game results makes this exhibition more worth viewing.

Other than the artworks, pieces of letters and records of accomplishment processes are displays of documents, showing the processes of artists moving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imeline through layers of choices, seeing the flow and intersection of time and art, and challenging the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of art. This is also Show Your Island Artist Group's hope written to the future: Art has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challenge it.


2017年8月17日

第10屆金車青年油畫獎 8月1 日開始徵件(至8月31日止)


本次的金車青年油畫獎宣傳片我也幫忙出演
為了幫忙宣傳也曝光了我不隨意開放的工作室 哈

我參加過這個油畫獎三次
在2011年幸運地得到首獎
從油畫獎的參賽者到現在變成決選的評審
轉眼也當了三屆的油畫獎評審
隨著時光飛逝
在人生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斷變換增減
要努力演好每個階段的角色

---------------------------

金車青年油畫獎為鼓勵藝術家創作,提供給青年藝術家展現舞台,自2008年以來,舉辦金車青年油畫獎,本屆徵件主題為台灣真實的風景與人物,邀請各界喜愛油畫創作的青年朋友熱情投搞,以油畫作為媒材,繪出心中的台灣印象,藉由風景組及人物組兩個組別,期盼以不同角度看見台灣之美。


2017金車青年油畫獎 簡章

一、目 的:為推廣新銳藝術創作,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動力,增進民眾對美學的接觸與認識,特舉辦本項比賽。

二、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三、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四、徵件主題:台灣真實的風景與人物

五、徵選作品:平面油畫一件,60-80號之間

六、參賽資格:不限國籍,20-40歲之創作者

七、徵選件數:不同組別每位參賽者限投一件

八、收件日期:2017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九、投稿方式:參賽作品均須附上作者個人資料、作品名稱、創作概念等…(請參酌附件表1並自行列印填寫)。 繳交參賽資料,一律以郵寄投稿。 ※繳件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十、投稿內容:a.參賽作品一件,60-80號 (10X8吋之照片各一張及電子檔) b.報名表(紙本及電子檔各一份) ※資料未填妥或無法辨識者不受理

十一、比賽結果:預計於9月底公佈,頒獎時程另行通知。

十二、得獎作品:得獎作品將參與「2017金車青年油畫獎得獎作品展」,並印製成專刊。

十三、獎 項:風景組,首獎1名,總金額10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人物組,首獎1名,總金額10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特優每組各2名,獎金3萬元整及獎座乙座 優選每組各10名,獎金1萬元整及獎狀乙紙

十四、參賽作品類別及規格:

(ㄧ) 參賽作品以原創作為主,各類不得臨摹。

(二) 參賽作品主題請以臺灣真實風景與人物做為描繪主題,藉由油畫創作記錄下台灣在地的經典著名景色,請勿增加任何奇幻色彩或個人想像等元素,以上主題將失去參賽資格。

(三) 評分標準:(1)風景主題與內容(2)景點真實性(3)繪畫技巧(4)個人風格(5)構圖意境。依序排列權重,並以總分排名選出優勝作品。

(四)不同組別限作品規格一件,以60號至80號以內為限,創作素材以油畫為主。

(五) 不同組別每人限繳一件作品,作品以照片(請附上10X8吋之照片各一張)及電子檔(光碟一張)形式寄送,請務必附上作品資料,請創作者撰寫200-300字之創作理念及論述,此項亦列入評分項目。電子檔以JPEG圖檔為主,大小總計不超過5MB。

(六) 為確保比賽之公平性,參賽作品郵寄收件以郵戳日期時間為收件截止標準。經查如不符則取消參賽資格,如得獎亦取消得獎資格。

(七) 若進入複選階段,作品請創作者視情況自行裝裱保護,自行運送至南京館以進行評分及展覽相關事宜。

(八) 得獎者須配合金車文藝中心「2017 金車青年油畫獎 得獎作品展」展出之相關事宜,如無法配合者將取消優選資格,並追回獎杯(獎狀)及獎金。

(九) 所各獎項之獎金頒發,將先行扣除稅金後,再與頒發。

(十) 所有參賽作品運送費用由參賽者自行負責。

(十一) 以上所敘之事項,為維護比賽公平性之基準,不符合本實施要點內所載之任何規定者,如得獎亦取消得獎資格。

十五、注意事項:

(ㄧ) 如需上網查詢本實施要點,本辦法刊載於金車文藝中心官方網站(http://kingcarart.org.tw/)。

(二) 參賽作品應為參賽者個人之創作,如經檢舉為臨摹、抄襲之作品,不予評選。本會受理作品檢舉期限為:當年度成績公佈之日起一年內有效。

(三) 得獎作品原始稿應與初賽上傳稿為同一作品,不得修改或重作,未按規定者,該件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四) 作品媒材、格式,如未按規定者,經查證屬實,該作品取消得獎資格。

(五) 本會對於得獎之作品,有印製作成相關期刊之著作權權益。

(六) 凡報名參賽即視同無條件同意授權本會拍製本比賽之紀錄及宣傳品。

(七) 洽詢專線:金車文藝中心 02-2562-8629

(八) 得獎作品展覽運送費用與展出後作品運回費用皆為參賽者負擔。



2017年7月11日

[立體作品] 《沒有名字的小傢伙-永夜》

LIN Bao LingThe Nameless Little Guy - Endless Dark Clay Mixed Media丨19.2 x 16.9 x 9.8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永夜丨黏土、複合媒材丨49 x 43 x 25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The Nameless Little Guy - Endless Dark Clay Mixed Media丨19.2 x 16.9 x 9.8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永夜丨黏土、複合媒材丨49 x 43 x 25公分丨2017


LIN Bao Ling丨The Nameless Little Guy - Endless Dark  (detail)Clay Mixed Media丨19.2 x 16.9 x 9.8 inch丨2017
林葆靈丨《沒有名字的小傢伙-永夜》(內部)丨黏土、複合媒材丨49 x 43 x 25公分丨2017



創作理念:

在殼裡的永夜中與破碎的映像共存是選擇或被囚禁? 在裡頭的是否就是「縮頭烏龜」? 殼再堅硬, 也有抵禦不了的攻擊。人來人去, 轉眼, 不見蹤影, 或無痕, 又或留下了些深淺不一的痕跡, 一切泛黃殘破; 形影不離的, 只有影子。影子裡蘊藏著寶物, 需要面對它接納它, 榮格好像說過類似的話。這麼想著, 影子就發了光, 帶來了些許慰藉。



創作過程 Work in Progress:

2017年7月7日

[轉載] 〈邀藏家--談初心 索卡舉辦專題講座〉

陳佳欣 (2017)《典藏投資 ART.INVESTMENT》 No.117, 頁38。

耘非凡美術館展出的「非凡一索卡25遇年大展」。推介亞洲地區多位重要藝術家作品予大眾,堪為今年台南的當代藝術盛事。6月4日,索卡藝術中心於耘非凡美術館,邀請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專題演講,再上吳峻賢、林錦義、李豫3位收蔵家・以及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富元共同座談, 堅強的卡司陣容,使得現場座無虛席。

     吳峻賢醫師最大的興趣便是藝術品收藏,收藏偏重中國大陸第一代老畫家、中青輩畫家、以及亞洲區域的當代藝術作品,並以分享藝術人文為樂,此點亦能從其設立 的產後護理之家體會到。林錦義, 則於台南成立藝術醫院,身為婦產科醫師,認為醫生只能醫治身體,而包含心靈的撫慰才是真正的健康照護,並將私人收藏陳列於空間中,使置身其中的家人們得到身心靈的療癒。創辦蜷尾家甘味處冰淇淋專賣店的李豫, 則是台南最年輕的收藏家之一。

     吳峻賢醫師回憶,1988年時受邀回到成大醫院, 莫逆之交的友人贈《大船入港》一畫, 期望他能夠回來成就一番大事業, 每次看到這幅畫,友人的聲音、所有事情都歷歷在目。而第一幅收藏的台灣畫, 是出自 台中畫家筆下的《大甲暮色》,畫中呈現夕陽即將西下, 一片祥和的景象。對他而言, 看畫是壓力最小的 時候,有時候比睡覺還沒有壓力。之後才慢慢開始有投資的動作。 同行的林錦義醫師也認為真正解除疲勞之時,不是睡眠而是精神享受,從與索卡結緣之時收藏崔開璽作品後, 一路不斷地追隨他(索卡)。他說:「買畫其實很花錢, 但也是激發腦力的時刻。收藏本身就像 是一個泉源, 能把你的想像激發出來, 我常常在一張畫面前想,藝術家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畫出這樣的畫? 企圖要告訴我什麼?所以我現在自己也中毒了, 我現在自己也在 創作。當我上班很累了, 就拿著相機到處去拍照、畫畫, 創作之後才知道畫家他可能很快樂, 但事實上是很辛苦的。」林錦義也補充,因為收藏洪凌作品, 發現索卡是一間非常用心的畫廊。「所以我認為如果你還看不懂畫,沒關係,跟著你信賴的藝廊走, 看看他們長期支持的是哪一位藝術家, 深入研究, 進而收藏。」

     當天無法出席的李豫, 由友人代為唸出李豫撰寫的收藏點滴。「第一件藝術收藏應該是在2010年, 那時剛從台北回到家鄉台南, 之前剛好住在紅樹林山上,看過去就是林葆靈畫面裡的觀音山, 底下的淡水河沙洲又站了隻小狗, 當下就有我是那隻狗的感覺, 夜裡看這遠方, 想著自己, 為何在此? 為了什麼夢想在此?其實, 那時我老婆離家嫁來台南, 就在房間裡放她家窗外紅樹林的景象,讓她安心,感覺就像坐在家的陽台一樣, 這張畫也是我們倆結婚的紀念品; 所以, 我想這就是藝術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個時間的紀錄。」他們, 恰也是底蘊深厚的台南收藏家的代表。(文/陳佳欣·圖/索卡藝術中心)

1 「非凡一案卡25週年大展」的藝術講座,由左至右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收藏家吳峻賢、收藏家林錦義與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 富元。

2 耘非凡美術館的成立,使得台南多了一處展演當代藝術的空間。
林葆靈 LIN Bao Ling
水墨複合媒材於宣紙 Mixed media on rice paper
42 x 70 cm
2009




1 「非凡一案卡25週年大展」的藝術講座,由左至右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陸潔民、收藏家吳峻賢、收藏家林錦義與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 富元。

2 耘非凡美術館的成立,使得台南多了一處展演當代藝術的空間。




2017年6月16日

補「牆」計畫|The Traversal Project

▎策  展丨沈耿立
▎展  期丨06/17(Sat.) - 07/16 (Sun.)
▎開  幕丨07/08(Sat.) 4:00pm
▎地  點丨索卡藝術.台北
▎地  址丨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參展藝術家丨林葆靈 x 黃耀鋅 x 黃柏勳 x 蘇郁嵐 x 陳若云 x 蔡煒廷 x 陳卉穎 x 蔡士弘 x 王韋中 x 許晉瑜 x 闕巧涵 x 黃文塑 x 官孟玄 x 林厚成 x 陳劭彥 x 張致中 x 莊志維 x 高登輝

明天起索卡空間每天邀請一位藝術家進行現場的展覽佈置,其過程間也將同步進行行為的活動紀錄。空間內的現場資料將上傳到虛擬「牆」上的網路工具─臉書.facebook,一週六天,一天一位藝術家,並且持續進行三週共18位藝術家。想要親眼目睹藝術家本人者請洽詢Soka Art臉書且準時鎖定。

林葆靈 |《泛黃的夜》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59 x 141 公分 | 2017
LIN Bao Ling |Yellowed Night |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 23.2 x 55.5 in  |2017



林葆靈 |《泛黃的夜 II》|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131 x 60 公分 |2017
LIN Bao Ling |Yellowed Night  II|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 51.5 x 23.6 in |2017


林葆靈於作品前留影
《泛黃的夜 II》於展出現場


2017年5月23日

金車校園藝術講座: 夢想與現實-藝術創作的血意人生

 楊雅涵(左, 金車文藝中心督導) 劉哲榮(左二, 藝術家) 林葆靈(右二, 藝術家)  林金標教授(右)  

2017/05/16(二)15:00-17:00 文化大學
講師:林葆靈&劉哲榮
講題:夢想與現實-藝術創作的血意人生

很開心有機會到文化大學美術系和大學部的同學們分享一些經驗
希望能對同學們有一點幫助

我2006年大學畢業到現在轉眼也11年了
回顧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真是感觸良多


劉哲榮(左) 林葆靈(右) 

雖然哲榮是作立體作品的
很多人也覺得我們兩個很不一樣
這次一起分享卻發現
我與哲榮的想法有許多本質上的一致
我們都懷著相同的信念
在創作上忠於自己
一路走到了今天






2017年4月6日

[轉載 ] PRESTIGE- 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焦點預覽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於本月展開,先一睹為快今年臺灣參展單位及藝術家作品

BY CATTY HUANG ON MARCH 15, 2017 , 藝文焦點

安卓藝術

在步行100公里後,將成就什麼樣的局面?這是藝術家石晉華自2012年便開始找尋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將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展區,安卓藝術帶來的石晉華個展《行路一百公里》中正式揭曉。這項始於2012年的作品,延續了石晉華一直以來的創作主軸「測量」與「行走」─他將兩張10公尺寬的畫布分別固定於牆上與地上,以鉛筆於牆上畫布走畫線條,並同時於地上的畫布留下足跡。在石晉華來回行走間,每一公里都會拍下一張相片,在前一階段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行走累積至98公里後,他將在《行路一百公里》展覽中走完100公里。而那101張照片最終將集合成一部縮時錄影,再搭配期間的走筆聲響。整個創作包括照片、聲音、被削下的鉛筆筆屑,當然還有牆上畫布交疊的筆觸、地上混雜的碳粉與足跡,在在為藝術家在這100公里旅程中身心勞動、心境轉便歷程的最佳證明。此外,安卓藝術亦在光映現場展區呈現柬埔寨籍藝術家Vandy Rattana透過追尋未曾謀面即逝去的姐姐,進而回溯與反思柬埔寨近期歷史的短片《獨白》(Monologue)。

石晉華創作《行路一百公里》時的影像紀錄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成立不過兩年便闖進亞洲藝術盛事的亞洲當代藝術空間,將涉獵的範疇延伸至各種媒材及藝術形式、策展、論壇、研究與出版。這次,則帶來藝術家一手打造介於虛擬與實境之間的世界,以「物」的角度出發,引觀者進入它們的世界。以陳熹的《骯髒的星星》(2015年)來說,他建造了深空/深海的場景,並以拍攝無對白紀錄片的方式捕捉場景中的飛船、機器人,畫面有如科技、虛幻的深空世界;而另一項作品《低級景觀6》,則是藝術家胡為一在8個來自不同時空且型態各異的手提箱中,搭造微型電影片廠,並以數個微型鏡頭持續於軌道上近距離拍攝,被攝圖像會即時顯示於7個螢幕之上,交錯顯示之下成為多屏影像,形成既是藝術家刻意、又讓裝置在偶發性的方式下論述事件。

陳熹《骯髒的星星》,單憑彩色有聲影像,2015年

耿畫廊

在一片當代藝術的喧嘩之中,耿畫廊集結了5位跨越東西文化藩籬的現代藝術家作品,讓藏家們一飽眼福。首先,在策展角落專區,展出常玉於1920年代初抵巴黎時,受到西方現代藝術影響而成的速寫畫作,那看似隨興又細膩的筆觸及用色,所描繪出人物的寫意姿態,總讓人著迷不已。而在主展場,則有趙無極的抽象墨彩、王懷慶重新解構事物而成的抽象平面畫作、蘇笑柏將抽象平面轉化為半立體的作品《清澄》系列,以及彭薇的山水冊頁、絹鞋裝置等。

常玉<側坐在扶手椅上女士>,水彩、紙本,45X30公分

CHI-WEN GALLERY

成立於2004年,主要致力於新媒體藝術發展的Chi-Wen Gallery,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常客。今年延續了上一屆介紹臺灣錄像及影像發展史的主軸,將藝術家張乾琦的《非戰之戰》、張照堂的《剎那間容顏》、余政達的《台北雙年展之歌》與陳瀅如的《超星鑑定》等多部單頻道錄像作品帶到香港參展。《剎那間容顏》是擁有超過50年攝影生涯的張照堂於1976年的作品─那個深夜他獨自值班,在辦公室架起16mm攝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擺弄各種神情。這段100呎黑白反轉片被染印成3種不同顏色,再倒置疊印,並搭配希臘電子音樂家Vanglis之曲目<Pulsar>,營造不安與虛幻想像的微妙氛圍。

張照堂<剎那間容顏>,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1976年

TKG+

由耿畫廊所延伸出的TKG+,今次試圖在高速流動的博覽會空間中,以3位臺灣藝術家蔡佳葳、何采柔與陳敬元的影像、裝置、繪畫作品營造出緩慢且富有敘事性的私密空間。從蔡佳葳最新的《宇宙的可能性》系列作品探索生活中瑣碎事物;從陳敬元的繪畫中看見他重組過後的符號下所隱匿的曖昧時空狀態;從何采柔大量使用的生活現成物所敘述的反覆景象,都可看見人們熟悉的日常。不可錯過的是,這次何采柔也參加了藝聚空間展區,為展區量身打造了以表演、裝置、互動連結日常狀態中人與空間、事件及儀式的關係之巨型裝置作品《On the second day, Saturday, your three minutes⋯》。

何采柔<THE MASTER AND THE MASTER>,繪畫於布面書本、鋁框裱褙,64.3X34.5X5公 分,2017年

尊彩藝術中心

選擇了同樣出生於中國、在國共內戰後移居臺灣的3位藝術家─趙春翔、楚戈、李重重的水墨作品作為本次參展主軸。這3位藝術家自1960年代起以中國水墨藝術為基礎,同時呼應了全球抽象藝術的風潮,突破傳統水墨思維,開始在畫作中留白,並長期發表抽象水墨畫展,對現代水墨藝術史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也因此,尊彩以藝術史的角度出發,藉由今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水墨藝術三人展,讓觀者重溫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永恆時刻。

楚戈<數往知來>,水墨、壓克力、紙本,76×69.4公分,2005年

誠品畫廊

自1980年代便開始以火藥尋找繪畫的可能性,時至今日,無論是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的視覺總設計,抑或是主導臺灣建國100年時的台北101跨年煙火秀,蔡國強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為他奠定了強大的影響力。今次,誠品畫廊將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舉辦蔡國強個展,呈現他在過去二十年間所創作不同型式的爆破草圖。在這次的展出中,可細細品嘗他一路走來的創作脈絡,也可從中發現他與大自然間強烈的連結,例如其受到太魯閣與九曲洞壯闊景觀感動打造而成、長達18公尺長的<遊走太魯閣>(2009年),以及同年作品<龍柏>、<黑牡丹>(2008年)等。值得關注的另一件作品則是蔡國強與英國倫敦Ivory Press的合作計劃《危險書:自殺火焰》(2008年),他以火藥混合漿糊,在書中繪製不同圖案,並沿著書背放置火柴與引信,試圖引誘讀者引爆。「小心這本書,謹慎使用它。當心變成武器持有人;當心變成受害者。」他如是說。這讓人聯想到,對照現今社會一句話、一張照片都能成為武器的社會亂象,著實引人省思。

蔡國強<龍柏>,火藥、水墨、日本麻紙,306X402.5公分,2009年




第五年參展的索卡藝術,今次祭出最大藝術家陣容,以橫跨中國、臺灣及日本共8位藝術家─毛旭輝、洪凌、梁銓、曾健勇、譚軍、池田光弘、林葆靈以及席時斌之作品,展現作為臺灣與國際藝術接軌樞紐的企圖心。其中,林葆靈的<宮廷光影 X>具有極高辨識度,他將特殊的「製圖膠片」(半透明,可重複以鉛筆或墨水描圖上色的建築繪稿材料)作為畫布,用墨或壓克力顏料於繪畫時,因不會立即吸附膠面而留下流動軌跡,這種似潑墨非潑墨的渲染效果,也為畫作增添一股神祕感。

林葆靈<宮廷光影 X>,複合媒材、製圖膠片,84 X 157公分,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