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轉載 ] PRESTIGE- 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焦點預覽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於本月展開,先一睹為快今年臺灣參展單位及藝術家作品

BY CATTY HUANG ON MARCH 15, 2017 , 藝文焦點

安卓藝術

在步行100公里後,將成就什麼樣的局面?這是藝術家石晉華自2012年便開始找尋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將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展區,安卓藝術帶來的石晉華個展《行路一百公里》中正式揭曉。這項始於2012年的作品,延續了石晉華一直以來的創作主軸「測量」與「行走」─他將兩張10公尺寬的畫布分別固定於牆上與地上,以鉛筆於牆上畫布走畫線條,並同時於地上的畫布留下足跡。在石晉華來回行走間,每一公里都會拍下一張相片,在前一階段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行走累積至98公里後,他將在《行路一百公里》展覽中走完100公里。而那101張照片最終將集合成一部縮時錄影,再搭配期間的走筆聲響。整個創作包括照片、聲音、被削下的鉛筆筆屑,當然還有牆上畫布交疊的筆觸、地上混雜的碳粉與足跡,在在為藝術家在這100公里旅程中身心勞動、心境轉便歷程的最佳證明。此外,安卓藝術亦在光映現場展區呈現柬埔寨籍藝術家Vandy Rattana透過追尋未曾謀面即逝去的姐姐,進而回溯與反思柬埔寨近期歷史的短片《獨白》(Monologue)。

石晉華創作《行路一百公里》時的影像紀錄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成立不過兩年便闖進亞洲藝術盛事的亞洲當代藝術空間,將涉獵的範疇延伸至各種媒材及藝術形式、策展、論壇、研究與出版。這次,則帶來藝術家一手打造介於虛擬與實境之間的世界,以「物」的角度出發,引觀者進入它們的世界。以陳熹的《骯髒的星星》(2015年)來說,他建造了深空/深海的場景,並以拍攝無對白紀錄片的方式捕捉場景中的飛船、機器人,畫面有如科技、虛幻的深空世界;而另一項作品《低級景觀6》,則是藝術家胡為一在8個來自不同時空且型態各異的手提箱中,搭造微型電影片廠,並以數個微型鏡頭持續於軌道上近距離拍攝,被攝圖像會即時顯示於7個螢幕之上,交錯顯示之下成為多屏影像,形成既是藝術家刻意、又讓裝置在偶發性的方式下論述事件。

陳熹《骯髒的星星》,單憑彩色有聲影像,2015年

耿畫廊

在一片當代藝術的喧嘩之中,耿畫廊集結了5位跨越東西文化藩籬的現代藝術家作品,讓藏家們一飽眼福。首先,在策展角落專區,展出常玉於1920年代初抵巴黎時,受到西方現代藝術影響而成的速寫畫作,那看似隨興又細膩的筆觸及用色,所描繪出人物的寫意姿態,總讓人著迷不已。而在主展場,則有趙無極的抽象墨彩、王懷慶重新解構事物而成的抽象平面畫作、蘇笑柏將抽象平面轉化為半立體的作品《清澄》系列,以及彭薇的山水冊頁、絹鞋裝置等。

常玉<側坐在扶手椅上女士>,水彩、紙本,45X30公分

CHI-WEN GALLERY

成立於2004年,主要致力於新媒體藝術發展的Chi-Wen Gallery,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常客。今年延續了上一屆介紹臺灣錄像及影像發展史的主軸,將藝術家張乾琦的《非戰之戰》、張照堂的《剎那間容顏》、余政達的《台北雙年展之歌》與陳瀅如的《超星鑑定》等多部單頻道錄像作品帶到香港參展。《剎那間容顏》是擁有超過50年攝影生涯的張照堂於1976年的作品─那個深夜他獨自值班,在辦公室架起16mm攝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擺弄各種神情。這段100呎黑白反轉片被染印成3種不同顏色,再倒置疊印,並搭配希臘電子音樂家Vanglis之曲目<Pulsar>,營造不安與虛幻想像的微妙氛圍。

張照堂<剎那間容顏>,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1976年

TKG+

由耿畫廊所延伸出的TKG+,今次試圖在高速流動的博覽會空間中,以3位臺灣藝術家蔡佳葳、何采柔與陳敬元的影像、裝置、繪畫作品營造出緩慢且富有敘事性的私密空間。從蔡佳葳最新的《宇宙的可能性》系列作品探索生活中瑣碎事物;從陳敬元的繪畫中看見他重組過後的符號下所隱匿的曖昧時空狀態;從何采柔大量使用的生活現成物所敘述的反覆景象,都可看見人們熟悉的日常。不可錯過的是,這次何采柔也參加了藝聚空間展區,為展區量身打造了以表演、裝置、互動連結日常狀態中人與空間、事件及儀式的關係之巨型裝置作品《On the second day, Saturday, your three minutes⋯》。

何采柔<THE MASTER AND THE MASTER>,繪畫於布面書本、鋁框裱褙,64.3X34.5X5公 分,2017年

尊彩藝術中心

選擇了同樣出生於中國、在國共內戰後移居臺灣的3位藝術家─趙春翔、楚戈、李重重的水墨作品作為本次參展主軸。這3位藝術家自1960年代起以中國水墨藝術為基礎,同時呼應了全球抽象藝術的風潮,突破傳統水墨思維,開始在畫作中留白,並長期發表抽象水墨畫展,對現代水墨藝術史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也因此,尊彩以藝術史的角度出發,藉由今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水墨藝術三人展,讓觀者重溫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永恆時刻。

楚戈<數往知來>,水墨、壓克力、紙本,76×69.4公分,2005年

誠品畫廊

自1980年代便開始以火藥尋找繪畫的可能性,時至今日,無論是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的視覺總設計,抑或是主導臺灣建國100年時的台北101跨年煙火秀,蔡國強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為他奠定了強大的影響力。今次,誠品畫廊將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舉辦蔡國強個展,呈現他在過去二十年間所創作不同型式的爆破草圖。在這次的展出中,可細細品嘗他一路走來的創作脈絡,也可從中發現他與大自然間強烈的連結,例如其受到太魯閣與九曲洞壯闊景觀感動打造而成、長達18公尺長的<遊走太魯閣>(2009年),以及同年作品<龍柏>、<黑牡丹>(2008年)等。值得關注的另一件作品則是蔡國強與英國倫敦Ivory Press的合作計劃《危險書:自殺火焰》(2008年),他以火藥混合漿糊,在書中繪製不同圖案,並沿著書背放置火柴與引信,試圖引誘讀者引爆。「小心這本書,謹慎使用它。當心變成武器持有人;當心變成受害者。」他如是說。這讓人聯想到,對照現今社會一句話、一張照片都能成為武器的社會亂象,著實引人省思。

蔡國強<龍柏>,火藥、水墨、日本麻紙,306X402.5公分,2009年




第五年參展的索卡藝術,今次祭出最大藝術家陣容,以橫跨中國、臺灣及日本共8位藝術家─毛旭輝、洪凌、梁銓、曾健勇、譚軍、池田光弘、林葆靈以及席時斌之作品,展現作為臺灣與國際藝術接軌樞紐的企圖心。其中,林葆靈的<宮廷光影 X>具有極高辨識度,他將特殊的「製圖膠片」(半透明,可重複以鉛筆或墨水描圖上色的建築繪稿材料)作為畫布,用墨或壓克力顏料於繪畫時,因不會立即吸附膠面而留下流動軌跡,這種似潑墨非潑墨的渲染效果,也為畫作增添一股神祕感。

林葆靈<宮廷光影 X>,複合媒材、製圖膠片,84 X 157公分,2017年




就在藝術空間

同樣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常客的就在藝術空間,為呈現藝術的多樣化與藝廊的開放性,展出內容含括代理藝術家陳松志、王福瑞、周育正、陳建榮與毛利悠子之材質裝置、聲音、平面繪畫及空間裝置等不同類型作品。其中王福瑞以2016年的《聲畫-水琴窟》、大型玻璃燈泡組成的《聲泡II》展現其獨特的聲音裝置特質。日本藝術家毛利悠子的混合媒材裝置<From A>(「A」代表希臘文的「Arkhē」,也意味著「一切的開端」)在策展角落專區展出,她以在紐約拾得的金屬招牌字A作為靈感開端,並運用一連串偶然的操作,使零散分布於牆面平板上的碎片可通電,進而轉換成運動與聲光。

毛利悠子<FROM A>,混合媒材包括馬達、電風扇、拂塵、燈泡等,尺寸依場地而定,2016年

大未來林舍畫廊

以「同文之變-窺見華人當代藝術的未來世界」為題,大未來林舍畫廊以藝術家吳大羽、夏陽、劉煒與劉時棟的作品參展。從堪稱華人第一代抽象繪畫代表吳大羽那帶有中國筆墨身影的浮光掠影、色彩鮮明之作品,到前輩畫家夏陽將趣味元素、拓印、剪紙藝術等融入傳統文人長軸式繪畫,抑或是劉時棟採擷大量印刷品現成物,透過交錯繁複拼貼、堆疊成具視覺平衡的花鳥山水作品,處處可見藝術家們無畏傳統議題可能帶來的禁錮,反而加以個人詮釋的獨特觀點,形成顛覆卻不推翻傳統美學的傳世佳作。


夏陽<續仲立先生谿山行旅圖>,丙烯、剪貼、布,370X240公分,2011年


文章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