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Hey! 没有名字的小傢伙

楊椀茹 (2017):〈Hey! 没有名字的小傢伙〉《典藏投資》, 122期 , 頁98。


文 | 楊椀茹 圖 | 林葆靈


向來以藍紫色調描繪迷離神秘的城市夜景而著稱的藝術家林葆靈,創作面向不僅止於平面繪畫的探索; 大學時期副修陶藝的他, 一直都在醯釀著立體創作計畫, 今年已發表數件裝置作品,目前亦正在著手進行名為《沒有名字的 小傢伙》的限量藝術公仔創作。 在10月的台北藝博會, 一件《沒有名字的小傢伙》就已現身於索卡藝術中心的展區並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 這位令人眼睛一亮的小像伙,其實在林葆靈的創作脈絡中已經發展了逾10年之久・直至今年與索卡藝術中心ー同合作 予以立體化。 

「小傢伙」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06年、是林葆靈還在藝術學院就讀時的版畫作品,信手括來一個抱膝蹲坐在地 上的人物。林葆靈將它視為自我的投射,一直以來多是以小品或塗鴉的形式呈現,反映出日常中難以名狀的各種情緒與想法。之所以「沒有名字」, 林葆靈引述知名心理諮詢師羅傑斯(Carl R. Rogers)所言:「 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universal. 」來說明, 「小傢伙並不僅指涉我自身,我也希望他代表有同樣或類似感受的任何一個 人。

 公仔手持畫筆、蹲踞身子在專注畫畫的造型,是根據 2015年的一張小畫為藍本所製作。在公仔的設定上, 林葆靈以孩童的形象反映他的初心, 沒有武裝的赤裸身體, 也因而在這個世界上常常受傷, 所以貼著OK繃、纏著繃帶。公仔臉部簡化至僅剩眼睛,沒有瞳孔的一雙大眼看不清未來與真實, 而眼下明顯的黑眼圈是焦慮與失眠的象徵,也是現代人普遍有的困擾。 

整體觀之, 這件公仔並非呈現出一般常見的討喜、可愛的快樂形象, 散發的氛圍卻也因此更耐人尋味。林葆靈認為,藝術家在尋求自我突破的過程中總不免會感到挫折, 創作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不要害怕面對負面情緒, 而傾注全副心力與熱情在創作的藝術家必然是「開心的時候畫畫是喜歡畫畫, 不開心的時候畫畫是愛畫畫」, 反映出他即使在難過時仍堅持握著筆繼續畫畫, 而身上沾染的 顏料也顯示出投入創作的渾然忘我。 

《沒有名字的小傢伙》限量20版以及5件AP版, 立體的原型最初是由藝術家握製出約手掌可握的大小,再經由3D建模列印出28公分高的尺寸, 調整細節後再採用PU (聚胺酯)翻模。而不同於一般規格化的量產製作方式, 每隻公仔眼下的黑眼圈、身上沾染的色塊都會再由藝術家 手工上色、尤其是揮灑在身上的藍紫色顏料亦都會呈現不 一樣的分布效果, 也顯得各具特色。 

這件藝術公仔一方面反映出藝術家自身的樣態;在另 一層面,也揭示出大眾在生活中會面臨的困難與堅持,極易讓觀者在心理產生共鳴。林葆靈也進一步表示,公仔低著頭用蹲姿在畫畫, 除了呈現自己有時候在畫畫時的姿勢,也暗喻著忍耐的過程,期許未來能高高跳起。而這件 藝術公仔也會在12月的台北索卡展覽現身,令人期待。





藝術公仔的造型取自於平面作品《2015年12月8日》‧複合媒材於素描紙‧
13×18cm・2015 (私人收藏)

藝術家林葆靈《沒有名字的小傢伙》‧聚氨酯, 設色‧13 x 21 x28cm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