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

分享與交流


2016年4月12日於台中教育大學與黃嘉勝主任和同學們在演講完後合影 ·

講師:林葆靈
講題:「藝術創作-從學院畢業到今天」


最近演講座談有些意外的多
演說是門學問

我有稍微下功夫研究
每次分享都是戰戰兢兢
希望能讓同學/聽眾們們有些獲益
擔心講得不好
擔心同學們覺得無聊
但得到同學正面的反饋意見
也深刻覺得分享與交流是種喜悅


一直以來容易怯場的我

漸漸有些習慣
還能在台上講冷笑話了  哈
那種克服弱點的愉悅
也是美好的

2016年4月12日

講座主題:第32天之《孵畫日記》怎麼ㄏㄨ?

講座主題:第32天之《孵畫日記》怎麼ㄏㄨ?
藝術家:林葆靈、林慧姮、洪乙丹、陳佩吟
主持人:孫以臻
與談人:陳儷方、譚如芳
日期:4/23(六)
時間:14:00 - 16:0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記錄日子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透過文字、有人透過音樂,而在這裡則有一群喜愛藝術創作的年輕人們,選擇用創作來記錄下生活的記憶片段。」─節錄自《孵化日記》策展概念。

林葆靈 /〈2015年12月8日〉/ 複合媒材於素描紙 / 13 x 18公分 / 2015 / 私人收藏
LIN Bao Ling / "8 Dec 2015" / mixed media on sketch paper / 13 x 18 cm /2015 / private collection

        在眾多的選擇當中,關於「藝術家為何選擇以藝術創作來記錄生活?」這樣的提問,如果我們將它丟向一百個創作者,肯定會得到一百種不同的答案。不難想像,會有這麼一種說法:「恩..其實我並沒有刻意選擇藝術創作來記錄生活啦(抓抓頭)…」然而,藝術作品乘載著藝術家的生命狀態,總是不可迴避地包裹著創作者的生命經驗、記憶、日常軌跡。也就是說,「創作」總巧妙地與「生命經驗與狀態」相關,其中似乎存在著一塊隱晦的、難以清楚言說的灰色地帶,即便是創作者本人也經常難以區辨究竟「有何又如何相關」。
 
  然而倘若令我們感興趣的是「藝術創作作為一種記錄生命的形式」──如同在《孵畫日記》展覽中藝術家於參展計畫中的創作形式──藝術家的生命經驗與藝術作品將被視為一個整體論之,而我們則再也無法滿足於將目光僅僅停留在作品之上,我們需要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交談與理解。而展場,那將藝術品展示於大眾面前的現場,或許就是讓我們從相遇到相談與相知最好的地點。

---------------------------------------------------
林葆靈創作自述

2015的12 月,嘗試以圖文小品形式記錄下每天的一些所見所聞與雜感。我總攜帶著我的 12色塊狀水彩與水彩本,走到哪畫到哪;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在自家畫。每晚試著把一天中最有印象,最有感觸的經歷或是抽象複雜的感受與心情以表現、寫生、默寫、卡漫或是抽象的方式等畫下來; 也藉機做了些創作技法的小嘗試, 如: 貼金箔, 使用草木灰作畫; 同時我也把2006年出現, 代表我自己的大眼黑眼圈小傢伙召喚回到我的作品。


呈現這種日記性質的作品是有點令人不好意思的;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的生活和想的東西都滿無聊的,但我實在也沒有能力裝得莫測高深。對我而言,它們瑣碎而微小卻又真實而深刻,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地呈現它們。

林葆靈作品

少遊島繪社

2016年3月22日

Art Basel Hong Kong 2016

SOKA ART
Booth: 1B01

索卡藝術中心展位 1B01

● 貴賓預展
  3/22 3pm-8pm
  3/23 1pm-5pm

● 開幕之夜
  3/23 5pm-9pm

● 公眾開放日
  3/24 1pm-9pm
  3/25 1pm-8pm
  3/26 11am-6pm

● Basel官網:https://www.artbasel.com/hong-kong?blLocaleCode=zh_CN
● 更多資訊:http://artemperor.tw/artbasel/article03

Date:
24–26 March 2016
Time:
1–9pm, 24 March ;
1–8pm, 25 March;
11am to 6pm, 26 March
Venue: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Tel:
+852 3575 8510
Website:
www.artbasel.com/hong-kong

林葆靈 / LIN  Bao Ling / HK Nocturne /《香江夜曲》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 85 x 212 cm / 2016

林葆靈 / LIN Bao Ling / Kyoto Nocturne II / 京都夜曲 II /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 91 x 206 cm 2016

2016年2月22日

少遊島繪社 第4號 藝術創作聯展【孵畫日記】




展期:2016/03/05 - 05/01
開幕:2016/03/05 (六) 15:00
時間:週二至週日早上10點至下午6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http://kingcarart.org.tw/

參展藝術家:

李淑瑜 黃頤勝 黃柏勳 黃亦中 林葆靈 林浩白 林慧姮 呂志文 王明仁 施劍舞 劉思廷 雅蛤 傅浩軒 詹喻帆 張家榮 張瑋特 余廷彥 侯忠穎 魏瑋廷 陳傑強 邱錦屏

新島民推薦專區:

陳衍儒 劉韋岑 宋佳璇 陳佩吟 李小秋 黃昱佳 駱志豪 易佑安 洪乙丹 陳科偉 Candy Bird

林葆靈 /〈24 Dec 2015〉/ 複合媒材於水彩紙 /  13 x 18公分 / 2015
LIN Bao Ling / 24 Dec 2015 / mixed media on water colour paper / 13 x 18cm /2015

2016新浪潮繪畫展Ⅱ

2016 NEW WAVE PAINTING EXHIBITION Ⅱ

展  期:2016年2月16日至3月23日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休 館 日:週六、2月28、29日和平紀念日
開 幕 式:2月25日(週四) 上午10時30分
展出地點:淡江大學 文錙藝術中心
台北縣淡水鎮英專路151號
https://m.facebook.com/tkuarts/

知名畫家顧重光老師導覽: 2/19(五)中午12:30


此展覽為淡江大學駐校藝術家顧重光教授及台灣藝術大學陶文岳教授推薦邀請20位具創造力並勇於表現自我的青年藝術家,透過作品來感受青年創作者在傳統與創新的歷程中內在的能量與波動。他們分別以水墨、水彩、油畫、版畫及攝影等多種媒材,建構出屬於自己專屬的繪畫探險

參展畫家(依姓氏筆劃序):

何堯智、余昇叡、周政緯、林怡君、林葆靈、林慧姮、侯忠穎、洪乙丹、高肇良、張如安、張婷雅、陳宏群、陳盈如、曾冠雄、黃大維、黃亦中、劉佳錞、盧青辰、羅嘉惠、蘇筱筑

2016年1月8日

〈林葆靈 以光勾勒的夜之國度〉


Light Up the Dark

Dream Life夢想誌2016/l月號第8期

林葆靈

以光勾勒的夜之國度

資料整輯/許芷綺 資料、圖片提供/索卡藝術中心、照無眠一林葆靈個展畫冊:「黑光黑」鄭勝華、照無眠一林葆靈個展畫冊:「複數影像的外延意義」沈耿立

喜歡夜晚因光的照耀堆疊起的層次,看林葆靈的畫好似從暗處走向最接近燈光的地方,如爬階梯,一級一級的邁入另一個國度。

靜止的黑暗與光明

從小在家自學,13歲隨家人去新加坡成長的林葆靈,作品主要都以壓克力顏料和油彩為繪畫媒材,並以描繪城市夜晚光影的畫作聞名·2006年取得純美術榮譽學士文憑。在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時便屢屢獲獎,也開始有畫廊邀約展覽·他曾提到自己的創作是以不斷流動易位的光與影,構成模糊且沒有明顯的地景以及地物;意圖表現出一種精神氛圍、內心戚受,甚至自以為的事物背後表魚真
實。他說明這些魚徵意義的黑暗與光明”宛若呈現擺盪不定又轉瞬即逝的狀態感。

穿越想像、象徵和真實之中

橫跨攝影與繪畫的特殊性格,讓他的作品存有一種兩極化的辯證關係,從立體的攝影方式開始再至平面的繪畫現場,觀看經驗在多次的回讀中,不斷重複先前與現在的視覺經驗,證明林葆靈不全然的重複畫面中那個我們原來熟悉的模樣,他的作品讓我們以同於生活中,看見真實事物的方式去看見不在場的事物,在穿越想像(Thelmaginary)一象徵(TheSYmbolic)一真實(The Real)的繪畫時間中,暗示平面空間的變動,是為一種空間中的藝術。

1.《東京夜曲》2015/複合媒材、製圖膠片191×179cn、·

2.(夜的幻想曲Iv、NightFantasia IV) 2015 / 壓克力、製圖膠片/ 103 × 60 cm·

索卡藝術中心

長期以視覺藝術為主導,自1992年於台南成立至今,長期經營並研究台灣藝術市場·索卡橫跨兩岸,於北京、台北、台南三地,同步有系統地策劃來自日韓、中國、台灣、東南亞等重要藝術展覽·是國內研究亞洲藝術的重要藝術機構。

林葆靈

2011年曾獲金車教育基金會舉辦的「金車新銳油畫獎」第一名,2011年獲美國福瑞門基金會(Freeman Foundation, U.S.A.)的亞洲藝術家獎助赴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兩個月。作品曾於中國、日本、美國、澳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展出,至今已於海內外舉辦11次個展。現居住與創作於台北。

《夢想誌Dream Life》 2016年 1月 第8期 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