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2015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


2015  ART KAOHSIUNG
展覽日期:2015年12月11日(五)-12月13日(日)
開放時間:11:00-19:00 (12月13日11:00至18:00)
貴賓預展:2015年12月10日(四)14:00-18:00
開幕酒會: 2015年12月10日(四)18:00-20:00
展覽地點:城市商旅-高雄真愛館  (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1號)   駁二藝術特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2015年ART KAOHSIUNG定位為東南亞及東北亞藝術交會的平台,融合各區特色與消除藝術區域界線,將各方藝術型態於此博覽會充分發揮。本屆將擴大邀請歐美、亞洲地區藝廊參與,預計將有百間畫廊呈現,不只著眼亞洲地區,今年與科隆、首爾、大阪博覽會將進行策展合作,也為南台灣帶來全新的藝術視野。

索卡藝術以亞洲新視野出發,深植台灣新銳藝術家徵件展己進入第八年,其中獲選參展的藝術家不乏在創作領域上持續獲得多方肯定。我們期望藉每年青年徵件展,繼續深耕台灣藝術市場,並提供熱愛藝術創作的青年藝術家一個接軌國際的舞台,索卡藝術此次精心規劃以亞洲多視角出發,呈現豐富當代的藝術風貌及獨特的視覺深度。

影像的記憶會快速遺忘深埋記憶中,照片描繪是另一個片刻,過去記憶與現今記憶的疊加串連。「林葆靈」與「王明仁」他們努力嘗試用當代繪畫語言突破傳統,呈現特有的視覺感受。分別從水墨材質中延伸出不同的畫面氛圍,「林葆靈」運用水墨快速流淌特性,捕捉城市中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流露出如真似幻的超現實特質;「王明仁」選擇保留那美好的瞬間,懷念的是一種無菌且單純歡樂的世界,更是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無常形成靜默的映照。

跳脫陶藝的實用性,「蔡宗隆」與「許芝綺」均以點、線、面構築一具有量感的抽象形體,討論包容、隱藏、蘊藏的可見或不可見的空間,作品在窯內經過長時間慢慢升溫,試圖恢復陶器的抽象本質。前者以柴薪化為烈火,不追求工藝技法,反倒增添一份面對自然的謙卑與追求真誠的自然美感。對此,後者以一種如舞者極輕盈的姿態跳躍,表現其魅力,帶領我們進入純白詩性的生命載體裡,尋找生命原初的純粹本質。

過去的生活記憶、個人情緒都影響著藝術創作者的思維、意識與想像,「吳翠玲」穿梭過往與現在的記憶,將生活經驗的所得轉變成時間,並為其生活添加新的故事進而成為記憶;「詹志評」面對過去,剪接卡漫形象,立即感染了卡漫的活潑與朝氣,輕微地碰觸童年的單純情境,召喚著失去已久的純真心靈。他們透過不同程度開放或封閉的空間中,將作品的剪輯片段引出每刻的生命回顧,藉以產生共鳴。

迎接新的一年,索卡藝術即將於12月11日-13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13,以更豐富多元的視覺面貌呈現,期待與您感受一段前全所未有的藝術之旅。


2015年10月30日

「鍊光藝術家」林葆靈 以水墨快速流淌的特性 捕捉世間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


感謝《藝文風》的報導 :)《藝文風》可到金車文藝中心免費索取 也可下載pdf版: http://www.kingcarart.org.tw/index.php?opt=download

楊雅涵。〈「鍊光藝術家」林葆靈 以水墨快速流淌的特性 捕捉世間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藝文風》05期 (11-12月號, 2015): 093-094頁。
---------------------

《照無眠》林葆靈個展 

2015/10/04(Sun.) ~ 2015/11/01(Sun.)

索卡藝術‧台南 Soka Art Tainan

T/+886-6-297-3957


2015年10月28日

ART TAIPEI 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LIN Bao Ling 林葆靈 Tokyo Nocturne 《東京夜曲》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91 x 179 cm  2015


索卡藝術 展位A02
Soka Art Booth A02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彭賢祥 Peng Hsien Hsiang
池田光弘 Mitsuhiro Ikeda
曾建勇Zeng Jian Yong
劉國松 Liu Kuo Sung
加藤泉Izumi KATO
林葆靈 Lin Bao Ling
詹志評 Chan Chih Ping
席時斌 Hsi Shih Pin
梁銓 Liang Quan
陶發 Tao Fa
趙博 Zhao Bo
洪凌 Hong Ling

貴賓預展
2015年10月29日(四)下午3時至6時半
VIP Preview
Thursday, October 29th

開幕晚會
2015年10月29日(四)下午6時半至9時
Vernissage
Thursday, October 29th

公眾展期
2015年10月30日(五)至11月2日(一)
Public Opening
Friday, October 30th

開放時間
中午11時至下午7時(11月2日至下午6時)
Opening Hours
11 am – 7 pm (Till 6 pm on Monday, November 2nd)

展  館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館 11011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 在臺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世貿一館)
Venue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Exhibition Hall One NO.5, Hsin-Yi Rd., Sec 5, Taipei City 11011, Taiwan

art-taipei.com/






















LIN Bao Ling 林葆靈 Night Fantasia V 《夜的幻想曲 V》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60 x 107 cm 2015


2015年10月25日

[轉載] 突破視覺方寸的歡沁視野收藏家 / 高桂斌

 藝術家林葆靈作品《Castle in the Snow》,是夫妻兩人共同喜愛的藝術收藏。


文/YIRI ARTS

如果將人生比喻為一趟旅程,你期待的是穩定的安逸況境,或是充滿變化與挑戰的冒險之旅呢?或許答案並非截然二元的選擇,亦可以在穩定的基礎之上,任憑自由的意志馳騁,演繹更加豐富的生活色彩。原先擔任軍職的高桂斌先生,在屆臨退休前選擇提前退役,放棄原本令人稱羨的待遇,投入小吃創業。對他而言,能夠持續接觸新的知識、在嶄新的領域內不間斷地學習是最理想的生活型態。

在更早之前,高桂斌認為畫廊是一個有距離感的空間,只有富裕並且藝術知識充足的人士才會出入其間。直到大約十年前參與一場慈善拍賣會,當時在現場收藏了一件中國藝術家的油畫作品,也在那個場合認識一位專業的畫廊經理人,之後他和太太都和這位畫廊經理成為朋友,經常走訪畫廊欣賞展覽,也開始收藏藝術品。後來發現原來欣賞藝術可以是一件很輕鬆自然的事情,並不需要給自己太多的負擔。倘若能在欣賞藝術之時遇見同好,一起聊天、談論喜歡的作品,那更是難能可貴的收穫!「我們因為在畫廊看展覽而認識許多不同領域的藝術愛好者,大家職業不同、知識背景也不同,因此觀賞作品的觀點也大異其趣,能夠結交朋友交流彼此獨特的看法,這是接觸藝術之後生活中發生的變化,對我們而言也是很珍貴的經驗。」他神情盎然的分享著。

高桂斌和太太經常一起參觀展覽、一起旅行,他們的藝術收藏包含油畫、水彩畫、雕塑與版畫作品,因為熱愛旅行,也有部分收藏品是在海外旅行時購買。談及喜歡的作品類型,「視覺的吸引力對我而言很重要,我喜歡藉由藝術家構築出來的畫面去想像身在其中的情境。藝術家林葆靈的作品《Castle in the Snow》將紐約中央公園描繪成一個夢幻仙境,當我到紐約旅行時就迫不及待到中央公園尋訪畫面中的場景,對我而言藝術創作將現實的場景轉化,而欣賞作品就跟旅行一樣都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

2015年10月6日

光影魔術師

作品融合當代水墨和光影藝術的林葆靈,以製圖膠片等異材質當作畫布,因為材質偏近塑膠,稀釋顏料能自由流轉後凝結,彷彿城市中的光隨著時間飄移,最後卻能凍結時光與美好回憶,而被譽為「煉光」藝術家,曾在美國、新加坡及臺灣舉辦個展。林葆靈15歲以前沒有上過學,到新加坡才進入正規學校就讀,跟一般人不同的求學歷程,讓他反而在繪畫上勇於走出自己的路。

林葆靈10月於臺南舉辦個展,展名「照無眠」引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夜裡無眠的蘇軾藉由文字抒發內心思念、惆悵與無力感;而林葆靈則藉由繪畫,創作出他與世界碰撞並學習的世間規則,畫面來回走筆描繪流動的夜晚光影,透露了他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Text:蔣佳穎
2015年10月

"Dynasty" - 中華航空機上雜誌
www.dynasty-magazine.com/ContentList.aspx?section=014

LIGHT-REFINING ARTIST

Lin Bao-ling’s artistic works combine contemporary ink and lighting. He uses drafting films and other unorthodox materials as a canvas for painting. These materials are similar to the qualities of plastic, such that diluted paints can flow freely on their surface before condensing. The style is reminiscent of how light drifts across a city, freeze-framing beautiful moments and memories. This is why Lin is known as the “light-refining” artist.

He has held exhibitions in the U.S., Singapore, and Taiwan. Not having attended school before the age of fifteen, Lin has had an eccentric learning process, fearlessly pioneering his painting style. He will be holding a solo exhibition in Tainan in October, titled Sleepless Nights, which is derived from Shuidiao Getou,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lody by the Song Dynasty poet Su Shi. Having had many sleepless nights, Lin came to form his own painting style through a collision with the world and its rules.

Text: Annie Chiang
OCT 2015

Dynasty - The Inflight Magazine of China Airlines (中華航空機上雜誌)

2015年10月2日

The Extended Meaning of Multiplicated Images


By Shen Keng  Li

The Double Meaning of Transboundary

In order to define something, we first need to say what it is! Is it Contemporary Ink Art? Or Contemporary Art? The concept of the term “Contemporary Ink Art” has seldom been mentioned and analyzed. Although the term often appears in art reviews and exhibitions, its use is often limited to the literal meaning or metaphoric pictorial presentation of the term. The contemporary ink art we talk about is just like any other words of a similar nature, just an over-analyzed explanation limited to a literal meaning.

Darkness Light Darkness ──Discussing the work of Lin Bao Ling


By Cheng Sheng Hua
There will be no dawn, our world belongs completely to the eternal night. Everything takes on the essence of the darkness, whilst never becoming lifeless or dreary. Slowly, the eternal night is lit up by the light of our desires. So bright it hurts the eyes, the light even reaches the darkest places. Time starts to disappear as it falls into the unclear zone between the mortal and the underworld. It frees itself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hands of the clock and returns to sacred time, a time without any of its properties. The lights are not for lighting, rather, a celebration of life. In the dizzying splendor, a small path leads between the underworld to sub-consciousness. The paintings of Lin Bao Ling outline fantastical landscapes of the night like such. He sets a beautiful trap that no audience can help but to fall into. It evokes the fatal attraction of our desires. In the end, this trap will lead to emptiness, the gaps in history and the bleak abyss of life.

Firstly, there would be no harm in starting with a clear thread to the story...

The Light of Light: Caravaggio and Lin Bao Ling 

2015年9月30日

複數影像的外延意義

 
文 / 沈耿立

跨界的雙重語意

先說出它應該是什麼,才能定義它是什麼!是當代水墨?!還是當代藝術?!「當代水墨」這個名詞的內在觀念,很少精確地被提出並剖析。即便我們在各種藝術文評或展覽中,多少帶著熟悉這些出現的字句,卻往往被動地限制於這個名詞中所包含的文字學意或隱喻性的圖像表現。我們談論的當代水墨一詞,如同其他同類的名詞一般,不過是咬文嚼字被拘泥於字面上的解釋。

當代藝術作品的特殊性,在於藝術家已跨越不同的專業領域,身處在各種異質的媒材之間,同時處理多項複雜的作品結構。林葆靈的作品帶有一股令觀者模糊藝術界線的印象,這個結果的背後成因,多與他橫跨西方美術和東方水墨的創作背景相關。林葆靈作品光影運動中的某些詩性,並不能使他得以被作為一種單一美感的觀念概念來研究,也由於我們缺乏一個釐清作品的時間距離,現階段較難以建立一個屬於他作品合理的觀看方式。

因此我試圖疏解林葆靈自身在當代水墨和當代藝術的養成背景與創作邏輯之間,互相牽扯重疊部分的問題意識,在他跨域的交界中,建立起作品客觀結構與主觀感受之間的張力,從而連結他經驗思想所體現作品形式之中的文本與實踐的特殊形式。

平面性的綜合經驗

黑光黑 ──談林葆靈作品



文/鄭勝華

    沒有天明,這裡的世界屬於徹底的永夜,所有事物都流著夜的汁液,但卻絕非死寂或無趣沉悶,漫漫燈火綿延出無盡之夜,慾望被提煉為光,直至白熱刺眼,並映照出暗中的暗黑處。時間消失,並陷入矇矓不清的陰陽界,它擺脫指針時間的控制,終歸於神聖時間,無時間的時間性;光,非照亮,而是生命的盛宴與歡暢,是過度耗費的暈眩,也是通向幽冥與潛意識的小徑。林葆靈透過繪畫,勾勒出這樣一個奇異的夜之國度,並同時設下一個觀者即將無法自拔的華麗陷阱,勾起我們飛蛾撲火的內在慾望,最終,這陷阱將引向虛空,歷史的間隙,與生命的喑啞深淵。
   
    首先,不妨先從一個明確的線索開始出發…。


光之光:卡拉瓦喬與林葆靈


2015年9月23日

《照無眠》林葆靈個展


Shining on the Sleepless-A Solo Exhibition by Lin Bao Ling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照無眠》引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夜裡無眠,一種依戀、一種思念的情緒油然而生,蘇軾藉由文字而林葆靈藉由繪畫,抒發內心並試著了解世間的規則,學習接受自然的規律,欣賞生命裡的陰晴圓缺。

有「鍊光藝術家」之稱的林葆靈,善於使用水墨快速流淌的特性,無論是城市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捕捉,旋轉木馬、華麗宮廷、夜的幻想曲的超現實元素的布景手法,都在流變的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劇場的氛圍一種虛構的真實。藝術家於「光」與「影」不斷流動易位,在抽象與具象間不斷收放、也不斷拉扯,營造出流動漫漶如同水墨暈染般的畫面效果,要捕捉的正是時空如夢的空間氛圍。

2015年9月13日

退學



和許多同學不同
從事教職一直不是我人生努力的目標
而學習是一輩子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做的事
文憑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從以前到現在
我只想專心畫畫

在學院待了些時間
有些事依然不適應
覺得有些疲憊
是時候離開
離開
或許可以更任性隨意地走自己的路

一眨眼幾年就過去了
博班考試
一個人扛著沉甸甸的畫到系館緊張地應試
面試暨作品審查拿到低分
憑藉英文成績敗部復活成為正取
點點滴滴
彷彿是昨天發生的趣事

一期一會
感謝老師與同學們

2015年9月7日

《非黑造白》 (台南場)



Bifurcation

參展藝術家:林葆靈、張天幕、張致中、王濛莎、彭慧婷與楊鴻
展期:2015 / 08 / 23 (Sun.) ~ 2015 / 09 / 20 (Sun.)
開幕茶會:2015 / 08/ 23 (Sun.) 3pm 
地點:索卡藝術‧台南 (台南市安平區慶平路446號)
媒體聯絡人: 呂燕妮 06-297-3957  zoralyu0207@gmail.com


2015年7月27日

【再見 ‧ 甲午】少遊島繪社 第3號 藝術創作聯展


展期:2015/08/01(六) – 08/09(日)
開幕:2015/08/01 (六) 19:00

參展藝術家:王明仁、余廷彥、呂志文、李政穎、李淑瑜、林浩白、林葆靈、林慧姮、邱錦屏、胡朝聰、侯忠穎、陳傑強、張家荣、張瑋特、雅蛤、傅浩軒、黃亦中、黃柏勳、黃頤勝、詹喻帆、劉思廷、劉鳳鴒、魏偉廷

開放時間:平日11:00-21:00 / 假日10:00-22:00
展出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5B館
展出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中5B館

服務電話:(02)2595-9650

少遊島繪社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howyourisland

2015年7月2日

ART OSAKA 2015

6317  富葰藝術中心 Flugent Art Gallery

Artists:

林葆靈 / 李政勳 /霍凱盛 / 百強 / 蘇文樂 / 蔡國傑 / 蘇侃哲 / 陳傑強 / 黃柏勳 / 周瑞萍 / 黎小傑 / 呂志文

Bao Ling Lin / Cheng Hsun Li / Eric Fok / Fortes Pakeong Sequeira / Filipe Dores / Guo Jie Cai / José Dores / Kent Keong Tan / Po Hsun Huang / Rae / Siokit Lai / Aer Lu


 LIN Bao Ling, Night Fantasia II . Acrylic on multi-media vellum, 61 x 102 cm. 2015 

林葆靈 / 《夜的幻想曲 II》/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61 x 102公分 / 2015



LIN Bao Ling, Palace of Light and shadow IX. mixed media on vellum, 61 x 121. 2015 

林葆靈 / 《宮廷光影 IX》/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61 x 121公分 / 2015

2015年6月18日

【世界之窗】亞洲新趨勢 "A Window to the World – Asia’s New Trend" 2015-07-04—08-09



名家之作,經典匯聚

索卡藝術‧台北於今年七月遷移至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並於7/4(六)-8/9(日)舉辦<世界之窗-亞洲新趨勢>,預計展出亞洲當代23位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呼應索卡成立23個年頭。此展橫跨各個世代的亞洲當代藝術,呈現日韓、東南亞、中國與台灣藝術家們別具特色的作品,裝置藝術、雕塑及平面畫作等。此次展出藝術家為蓋伯瑞‧博瑞多、朱德群、洪凌、席時斌、朱銘、季大純、草間彌生、林風眠、劉國松、梁銓、劉丹、李暉、林葆靈、毛旭輝、奈良美智、朴栖甫、尚揚、阿古斯‧蘇瓦吉、納堤‧尤塔瑞、文鳳宣、王光樂、趙無極、趙博等。

This July, Soka Art Taipei has moved to No. 350 Tiding Boulevard Section Two in Zhongshan District to host “A Window to the World – Asia’s New Trend” from July 4th to 9th. This exhibition includes the works of 23 representative artists while also serving to commemorate Soka’s 23rd anniversary. The art to be exhibited spans each generation of contemporary Asian art , and will display classic works from Korean,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and Taiwanese artists. These works consist of installation art, sculptures, drawing, paintings, etc. The 23 artists are: Gabriel Barredo, Chu Teh Chun, Hong Ling, Hsi Shih Pin, Ju Ming, Ji Da Chun, Yayoi Kusama, Lin Feng Mian, Liu Kuo Sung, Liang Quan, Liu Dan, Li Hui, Lin Bao Ling, Mao Xu Hui, Yoshitomo Nara, Park Seo Bo, Shang Yang, Agus Suwage, Natee Utarit, Moon Bong Sun, Wang Guang Le, Zao Wou Ki, Zhao Bo.

This exhibition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Asian contemporary art. Soka is the first art gallery to introduce Southeast Asian art to galleries in Taiwan, showing works from Indonesian artist Agus Suwage, Thai artist Natee Utarit and Filipino artist Gabriel Barredo. Their unique styles are ahead of their times, yet incorporated with local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Soka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t industry in Japan and Korea. They have hosted tours for prominent minimalist Korean artists, becoming the very first art organization in Taiwan to exhibit Korean minimalist works. This time, Soka Art Taipei presents Park Seo Bo’s famous “Ecriture” series from his earlier works and contemporary Korean ink artist Moon Bong Sun’s works. Representing the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re works of Yayoi Kusama and Yoshitomo Nara, who both are trend-setting and well-known artists.

名家經典流傳

展中精品有旅法第二代油畫家趙無極和朱德群更富韻律感的抽象繪畫語言之作,趙無極<20.06.84>是他80年代後因年歲漸長而注入較多溫情的作品,構圖上具體展現了趙無極對於空間的創新概念與變革,藝術家除去平面繪畫中慣性的單點透視或空氣遠近法,在畫面中塑造出新的空間存在;朱德群<藍色的賦格>以巍峨跌宕的筆觸與色塊呼應畫題,讓繪畫元素展現像是多聲部樂曲,重複變化所演出的節奏韻律。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之父」的林風眠,展出<庭院>,畫中有三位仕女在生機盎然的庭院遊園,用色層次多元展現蓬勃生氣。


當代藝術,泱之中國

有「趙無極的接班人」之稱的油畫山水大師洪凌,展出2015年新作<幽暮>,以暮色的紅暈揮灑秋日的痕跡,用具有速度感的筆觸形成畫面的節奏,營造豐盈的動態感。2013獲選為中國百大藝術權力人物之一的毛旭輝,則是展出廣為人知的<剪刀‧2008.05.19>與<圭山>系列作品的<吉祥圭山>,毛旭輝的剪刀象徵心理上尖銳的出口,圭山則是他創作不懈的生命原鄉。尚揚展出兩件作品<冊頁16>、<冊頁21>,如冊頁之名,他以當代油彩技法詮釋中國傳統繪畫,將中國文人畫有機地以當代概念傳達。季大純作為當代中國極具辨識度的藝術家之一,他以超現實的風格與對現實的批判而聞名,作品<她不愛我>維持一貫的風格,但卻又帶有滿腔的柔軟情懷,是情感純粹之作。李暉<蛻變>創作之時特立於他以往的風格,是空間試驗的作品,懸吊的木船漂浮於虛無的場域,作品即是空間,空間亦即作品,讓觀者在空虛之中感受潛在壓迫。

中國當代市場炙手可熱的王光樂展出最為人知的<壽漆>系列,此次展出<壽漆100921>,作品概念來自福建傳統習俗,老人們每年總為自己的棺材刷漆,他以此為起點將東方人的生命哲學轉成畫布上的時間感。趙博作品<在那鮮花盛開的地方-2號>,趙博一向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關心人類整體命運大於個體的幽微心境,他的作品總帶有對於環境發展的深思。


眾聲喧嘩的中國當代水墨,以靜而立

梁銓乃是拼貼水墨的先行者,自1983年開始就堅定地走在拼貼水墨的前端,他總慢條斯理創作,將生命的時間感融入宣紙之中,畫作<無題>的禪意不言自明。劉丹<無題:罌粟花>,細膩筆法中可見精準的成熟構圖,劉丹單單取物形並發揮至最,以傳遞內心情感。


大盛於台灣之島

在台被譽為「當代水墨之父」的劉國松,在水墨技法上鑽研不懈,發明「抽筋剝皮皴」、「紙拓法」、「水拓法」、「漬墨法」對當代水墨影響深遠,此次索卡展出其2015新作<西昌古城的太陽>、<月之蛻變228>。另外,朱銘展出<太極系列-單鞭下勢>,太極系列是朱銘獨特而成熟的雕刻語彙。概念來自太極武學拆解動作之一「單鞭下勢」,省略人體形動之感,化繁為簡,取其意、重其氣。席時斌展出新作<告知-來自飛馬與獅鷲獸的神話>,甫從北京結束大型個展,耀眼於國際,席時斌再度以他華麗細膩的鋼鐵柔情吟唱遠古神話。

林葆靈以細膩的夜景畫風聞名,擅長捕捉光影流動固定於畫中,將時間凝結,此次展出<旋轉木馬IX>傳達純粹之美與夢境般的幻影。


LIN Bao LIng / Merry Go Round IX / acrylic on multi-media vellu / 89  x 172 cm  / 2015
林葆靈 / 《旋轉木馬 IX》/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89  x 172 公分 / 2015

2015年6月5日

少遊島繪社的校園巡迴講座-彰師場

為了少遊島繪社的校園巡迴講座
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創作與點點滴滴 
抱病花了些時間準備ppt
做好一看竟有1百50多張的投影片

10多年來我好像做了好多事
也好像沒做什麼事
心情很複雜
但我想繼續努力下去就是

2015年5月5日

【非黑造白 | Bifurcation】05/09-06/14

文/王嘉宏


水墨畫行至今時今日,歷經實驗水墨、新舊水墨之變的脫胎轉骨成為「當代水墨」。台北索卡展覽,募集了中國、台灣共六位當代水墨家,其作品廣度可從材料上由基本的黑白墨色、彩墨設色到壓克力等現代材質的運用彰顯其廣闊;內容深度則分風景、記事、寫真、摹形等收納其妙。書畫本同源,中國書法的”造白”,講的是如何以墨色走筆營造出”白”的空間感,是延續、的墨化哲學梗概,以黃賓虹所謂的「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語形容。」先知白為線,是畫的主要表現,有墨無白不成線,墨色則是造形的重要手段,平穩之中帶出空靈的美感、畫面佈局充斥著想像及順暢的呼吸感,給人以特出的審美愉悅。


風景與情景


水墨畫傳統中對於風景的摹寫十分完整,初可分為寫景、寫真(人)兩項。彭慧婷、、,一反往常工筆白描及膠彩設色之法,以禿筆乾擦構圖,墨色水份淡薄、輕點渲染出迷濛變幻的雲霧風景,表現出自身與環境的關係,時間對於內在的積澱以皴法堆砌出境象,她消融了具有說明性的造型,深知「皴法須知藏,不可全露…」的道理,彭慧婷自述其創作是「藉由筆墨為媒介層層堆疊及皴染,豐厚的、真實的表述與傳遞了情感的細膩度及言語或文字造型圖像難以表達的生命狀態。」在雲山繚繞、神奇莫測的畫面上透顯出極具平淡天真與天人合一的藝術特徵。
王濛莎 的畫中充滿著花、鳥、蝴蝶與人,風韻在留白出洩露,”以情帶景”讓她的作品都是一齣齣別緻的墨戲,王濛莎喜用鮮麗的墨彩,江南水鄉的出身讓她在寫意筆法中透出氤氳水氣,濕潤如少女含淚眼眶,畫中人物面白如紙,如畫面正中的紫衣少女,臉無表情呼應題目上關於木偶隱喻,對比穠麗重彩的蝴蝶彩鳳、洋紅色愛心與鵝黃色春花,王濛莎善用戲劇化的題材作為創作養分,、帶有傳奇小說之韻味,閨閣氣重卻不哀艷,她的畫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如水般平淡無色的人物在花花世界裡遊走、嬉玩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執著天真,王濛莎將中國古典繪畫中的”摹寫”做足,以放懷恣意的”形似”讓滿園春色浸透出當代文人畫的詩意。


借氣與得勢


自往至今水墨畫追求內在”氣”的價值,氣勢、氣韻、氣暢、生氣、貫氣等,從現代觀點來說,就是創作者得飽讀詩書、遊歷世界,將千山萬水納入胸懷,轉成可為己用的人文底蘊,即context 文脈、文人氣。張致中 慣以自來水鋼筆作畫,以理性的白描技法構築出精密的微觀宇宙,他筆下的人物景致帶有破敗寂寥之感,所謂”剩山枯水”的禪境,以古法諷今事,、挪用中國傳統中龍鳳的細筆雕琢,桀驁不馴的圖面故事與工整書法的正體字相互輝映,以互文修飾的暗喻,輕鬆駕馭著赤裸的情感與文雅的藝術手法,張致中在師範美術訓練中出身,然而一走偏鋒轉向工藝性極重的寫實筆繪,但他自命以”職人”的姿態,夜以繼日地勉力構築出屬於當代的”歌百工”圖譜系列,在雋永、精準的環節故事裡,奇幻詭異的幻想角色加上優美的書法字體,他借文字之氣穿透所見事物的表面成畫,孜孜不倦地探求一種詮釋大宇宙的共同語言,哪怕他走筆微帶頹廢,可其中散發出的灼灼光華卻與之並行不悖。
楊鴻 承繼川美畫統,畫中以三種生命(自然生命、人類生命與科技生命)形式之交流、對峙的關係作為呈現,傳達出自然生命和現實文明的冷寂與蒼涼,、二作中帶有北宋巨幛山水式風格,圖面空間寬廣度與工筆疏密結合,以似青綠山水設色的古典構圖表現出如綠野仙蹤式的仙境傳說,楊鴻筆下的奇石走勢險妙,有蒲田畫家吳彬的靈動玄妙,一作中的機器人手持單枝牡丹供瓶,彷彿將供養觀音法像靈石,兩者對峙之間的火堆是隱喻著象徵啟蒙精神的光!同樣地在中,機器人化身為古畫裡的松下童子持孔雀羽毛清供,伴隨著端坐石上的現代人(真人),相看兩不厭、欲辯已忘言,在鈷藍色的緊密構圖中難得乾淨分明之感,緊與空之間,在於得勢,他透過古今記憶重構畫面,只有懂得取捨才能隨心面對自然作畫。


恍惚與靜謐 


當現今水墨的傳統又重新被提升,混合以當代藝術現代性的概念,我們不禁陷入水墨與西方對話的難題,水墨之道,是發自內心的警醒方式,現代性的隱退(zimzum)開始發生,我們該關注的應是以技術性與物化實踐的角度,回歸現代日常生活與自然感。張天幕 的創作是一次次夢境環繞反覆操作的結果,這並不是唯心主義的餘留,而是以自身的精神與心靈層面去營造異托邦 (heterotopia)世界的過程,她以蛋彩層層堆疊、輕敷,讓圖面上的空白有了呼吸空間,讓動物成為主角,將一切屬於女性的、甜美的事務集中累積,散發出隱形的、恍惚的光,在每個消失的線條之間擺盪著靈氣,在每個游移的形狀之中重構聖潔,張天幕將水墨的氣韻轉化且融成西方油彩的光感,細膩的筆觸呼應了”造白”的離散空間。

再觀林葆靈 嫻熟於異材質濃淡暈破的墨色效果,對於光影變化的操作與演練,在他辨識度極高的作品中,光影有著可見的不可見性,看得到卻摸不到,只可憑藉視覺感官感受,這也呼應水墨山水化傳統裡”遠”(三遠)的境界,在似與不似之間、摹擬光線的種種變化,林葆靈打開了一個虛化的空間,屬於”靜謐”的各種想像,在轉瞬即變的彩墨流動中,他發展出一種屬於當代水墨的可能性:以東方內蘊之光結合西方光影技法傳統的路線。



結語
"書在有筆墨處,書之妙在無筆墨處,有處僅存跡象無處乃傳神韻。"(黃賓虹語)則是老莊哲學中的「計黑當白」,將六位藝術家分對討論”風景與情景”、”借氣與得勢”、”恍惚與靜謐”三個子題,其中兩極既對立卻又相輔相成,似黑白相依、有無相生,以筆墨之處來討論以黑統白、以白御黑的概念。

-------------------------

【非黑造白 | Bifurcation】05/09-06/14
開幕茶會 | Reception 05/09 4pm
台北索卡於5月9日至6月14日舉辦「非黑造白」當代藝術展,參展藝術家橫跨兩岸,包含林葆靈、張天幕、張致中、王濛莎、彭慧婷與楊鴻等六位年輕藝術家共計17件作品。作品材質從黑白墨色、彩墨設色到壓克力等現代畫材皆有;內容則分風景、記事、寫真、摹形等,徹底展現當代水墨的自由彈性。

Between May 9th and June 14th, Soka Taipei will play host to, “Bifurcation” 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with participating artists from both China and Taiwan.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17 pieces from six young artists: Lin Bao Ling, Zhang Tian Mu, C. C. Chang, Wang Meng Sha, Peng Hui Ting, and Yang Hong. The media they use ranges from black ink, to color ink, to acrylics, which is a highly uncommon modern use of medi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rt. Meanwhile, their styles incorporate landscapes, memorandum, portraits and imitation; truly displaying the freedo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art.

------------------------------------------------------------------

(2015-04-01 《典藏投資》第92期 頁55) 

林葆靈和章天幕的作品都呈現如幻夢般的迷離,可輕易辨讀被歸類於「恍惚與靜謐」主題。林葆靈的作品總散發出華美雍容的氛圍,光彩奪目的《旋轉木馬X 》與《宮廷光影VIII》儘管勾人心魄卻也是稍縱即逝的片刻絢爛。繪於製圖膠片的顏料流淌方向難以確切掌控,一如人人爭相競逐的金錢與權力也是過眼雲煙,而帶有世事無常的感傷。 -楊椀茹

-------------------

Bifurcation



by Soka Art Center
Location: Soka Art Center Taipei
Artist(s): GROUP SHOW
Date: 9 May - 14 Jun 2015


Between May 9th and June 14th, Soka Art will play host to, “Bifurcation” 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with participating artists from both China and Taiwan.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17 pieces from six young artists: Lin Bao Ling, Zhang Tian Mu, C. C. Chang, Wang Meng Sha, Peng Hui Ting, and Yang Hong. The media they use ranges from black ink, to color ink, to acrylics, which is a highly uncommon modern use of medi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rt. Meanwhile, their styles incorporate landscapes, memorandum, portraits and imitation; truly displaying the freedo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art. Paired up as a dialogue between two people, the six artists present their works through three subtopics: “Landscapes and Sceneries”, “Borrowed Qi and Earned Authority” and “Trance and Serenity.”

Landscapes and Sceneries

Depictions of scen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rt are always detailed and refined, with most classified as representations of either landscapes or people. Representing this subtopic are the works of Peng Hui Ting and Wang Meng Sha. Peng fully understands that in Chinese ink art, the application of Cun Fa technique must be subtle, eliminating any harsh or apparent strokes. Her misty and ever-changing fog scenes are created with thinned ink, which she gently applies using the Xuan Ran technique. Such subtlety conveys the exquisiteness and abundance with which life moves so indescribably. Wang Meng Sha was born in the patchwork of waterway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Every brushstroke elucidates the mistiness of water towns, like the tearful eyes of a young maiden. The ink on her canvases play unique tricks, with the characters she creates capturing the scent of a woman with none of her melancholy. Wang’s drawings are a reflection of our modern society; a flat face in a world of razzle dazzle.

Borrowing Qi and Earned Authority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rt has always been a pursuit of the value of “qi” (air). Forms of qi include, “qi shi” (strong aura), “qi yun” (spirit of a person/object), “qi chang” (smooth qi), “sheng qi” (livelihood), and “guan qi” (continuous qi). From a modern perspective, it is to us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s one’s cultural substance. This subtopic is represented by the works of C. C. Chang and Yang Hong. Chang has always used fountain pens for his pieces. The dispirited lines form scenes of desolation, yet the fine outlines that remain form a microscopic universe. With a level of professionality, the artist records the contemporary “Ode to Walks of Life,”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o satirize the present day. In this way, he seems to be tirelessly searching for a common language that can explain the universe. Yang Hong’s drawings are in the style of the Sichuan Fine Art Institue. He presents the conversation and confli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forms of life (of nature, of human beings, and of technology). The drawings tell of the loneliness and desolation of lives in na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In “Civilization” and “Ways of Conversing,” one can see an example of the North Sung Dynasty style of grand landscapes, combining spaciousness and fine penmanship. The classical composition of luscious green landscape shows a wonderland as mystical as Oz. 

Trance and Serenity

Integrating contemporary art concepts into Chinese ink art presents a challenging dialogu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Chinese ink art stems from the awakening of the self from within, finding one’s way back to the normal daily life and the way things should naturally be. This subtopic is represented by Zhang Tian Mu and Lin Bao Ling’s works. Zhang’s creation came from the manipulation of a recurring dream. It does not focus on what one wants, but rather the process of how one’s heart and soul reach heterotopia. She uses egg tempera to create layers of femininity and sweetness, transforming the fe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rt into the lighting of Western oil paintings. Thus, “bifurcation” is subtly echoed in a discrete space. Lin has always focused his work on light and shadow, playing with the possibilities of different forms. By imitating ever-changing lights, he opens up a blurred space in which ”serenity” is created through various imaginations. The artist has developed a new possibility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art, that is, combining the subtle depths of Eastern arts with the lighting techniques of the West.

2015年4月5日

作品在哪裡? 就是那張桌子!


文/楊椀茹

                                    (摘自2015-04-01 《典藏投資》第90期 頁63)

「啵…啵啵啵……啵啵」走進這個月的台北索卡藝術中心,首先讓人無法忽略的是,滿地氣泡布被踩踏的聲響不絕於耳。在一貫的展覽空間裡,除了作品之外的物件似乎往往被大家視而不見。諸如:氣泡布用來保護作品、桌子用來擺放作品,它們都與作品息息相關卻不曾被正視。這一次,索卡讓它們反客為主,「複述分化」一展透過四位年輕藝術家各異的手法,將過去為了展覽所特別訂製的桌子再次蛻變與重生,而能夠理直氣壯地存在,畫廊空間也成為年輕藝術家展現活力與創意的場域。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林葆靈的《Under the Table》巧妙運用了「under the table」可被解讀為有些事情在暗地操作、不宜公開的意思。所謂「檯面下的事」,當然就要鑽到桌子底下才看得著,在觀者彎下身、躺下來才得以窺見應是空無一物的桌下,一片以夜光膠材繪製的風景竟是如此奇幻炫目;見不得光的桌子底部竟是這件作品唯一清晰可辨的形體,多重寓意令人玩味。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2015年4月4日

複述分化 用展示台說故事

2015年04月04日 04:10 吳垠慧/台北報導


展場中的木製台座,多半用來放置藝術品,它是被觀看的一部分,卻不是藝術品。現於台北索卡藝術中心舉辦的聯展「複述分化」,4位台灣藝術家曾雍甯、林葆靈、裴靈、賴威宇,將之前展覽剩下來的台座,轉化成藝術品的一部分,有人改造成鋼琴、或把桌腳鋸下來反轉作為模型小木屋等,殊為有趣。


「複述分化」提供給藝術家們一組白色木作桌子,都是之前展覽使用過的台座,4位藝術家們創作出6件裝置藝術作品,木桌從配角變主角。策展人沈耿立說,這些台座本來是展示的一部分,卻與作品分離,這次讓藝術家各自闡述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故事。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例如,擅長繪畫的林葆靈首度嘗試裝置性創作,他在桌上擺了一盞檯燈,檯燈照射的地方空無一物,但被黑布覆蓋的桌底下卻別有洞天,林葆靈用夜光漆畫了如遊樂園般熱鬧夢幻的場景,觀眾躺在地上看「桌下風景」,這件作品取名《Under the Table》。


「人們習慣注意光照的地方,排斥或忽略陰暗處,這件作品希望反轉慣性思考」,林葆靈說。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2015年4月3日

浮夢激流 捕捉城市光影

發佈日期:2015-04-02 文/邱家琳、王士源

「如果說光影是城市裡的一道道激流,那麼色彩就是浮在激流上的夢…」穎川畫廊「浮夢激流」聯展,集合林葆靈、黃柏勳、陳崑鋒三位藝術家,展出藝術家處於城市流變所感受的記憶與想像,展覽展至4月8日。


世界末日來臨會發生什麼事?2015年,黃柏勳推出新作《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是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他受村上春樹《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啟發,想像世界末日之後,世界的樣貌會如何轉變。


在黃柏勳的畫筆下,世界繽紛美麗,就算世界末日來了也是一樣。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也許不是頹敗毀滅,而是萬物重生,開出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畫面中蔚藍天空、繁花盛開的繽紛場景,替世界灌注希望與美,讓末日來臨變得一點都不可怕,人們不再感到絕望。


林葆靈被譽為「煉光」藝術家,用稀釋顏料在製圖膠片作畫,任顏料流動後凝結,凍結年少時光與美好回憶。林葆靈的創作主題多為城市夜景、兒童樂園、華麗宮廷、馬戲團。 
Night Fantasia IV / acrylic on vellum / 103 x 60 cm / 2015

《夜的幻想曲 IV》/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103 x 60公分 / 2015



2015年林葆靈新作《夜的幻想曲IV》,便用水墨暈染,來表現夜晚的強烈光影效果,以奇幻瑰麗的視覺效果,呈現如夢境般城市想像。 


《夜的幻想曲IV》前景有馬、大象、兔子,這是他心愛玩偶的縮影。畫面遠景有長頸鹿在皎潔月光下攀爬階梯,逐步靠近台北101大樓。聖經故事中,人類為接近天堂而建造巴別塔,最後無功而返,就像長頸鹿攀著階梯試圖靠近101般,階梯都可能隨時瓦解,世事虛幻。掛在101後的皎潔明月,有陰晴,有圓缺;城市有歡樂,有憂傷。 


2015年3月19日

台灣/台北索卡3/21全新的實驗策展「複述分化」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台北索卡藝術中心於3月21日至4月26日舉辦「複述分化」四位台灣藝術家曾雍甯、林葆靈、裴靈與賴威宇首次聯展,索卡策展人沈耿立邀請藝術家們以全新的角度進行創作思考,特別為這次展覽發展了六件裝置藝術作品。索卡提供每位藝術家現成物進行創作,同樣的一件白色木作桌子,在不同藝術家手中闡述了截然不同的概念與故事,是為展名「複述分化」的由來。台座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卻與作品分離,此次策展概念由這樣的矛盾而生,原本非主體的物件轉化地位,會帶來如何不一樣的創作思維?展覽現場地板鋪滿包裹畫作的氣泡布,與原本身為配角的台座相呼應,讓人再次思考藝術主體與客體間的衝突關係。


本次展覽藝術家曾雍甯在藝術界以原子筆繪畫聞名,畫中多帶有植物生長的意境,這次作品<白色的印>與<風的記憶>雖然脫離過往畫中慣用的形象,將以往創作時應該被丟棄的筆桿化為創作主體,另外一件作品延續過去的花草生長,將花草形象轉化立體,這是曾雍甯首次嘗試裝置藝術創作。

     林葆靈的畫作以城市夜景聞名,這次的作品<Under the Table>邀請觀眾彎腰觀看桌子底下的光影,用夜光素材打亮黑暗桌影,每個人是否可以在桌底下的世界尋到心中想找的東西?林葆靈多年來第一次使用夜光膠閃現燈影,有別以往的華麗燈火,此次是低調沉潛的光輝。

2015年3月13日

[聯展] 複述分化

Recurred Differentiation

2015/03/21 SAT- 04/26

策展人 沈耿立
Curator: Shen Keng Li

參展藝術家: 曾雍甯 、裵靈 、賴威宇、林葆靈 
Artists: Tzeng Yong Ning, Pei Lynn, Lai Wei YU, LIN Bao Ling

開幕茶會 03/21 (Sat.)
Opening Reception:21st March 2015 (Sat.)

藝術家將出席開幕茶會
The artists will attend the opening reception.

台北索卡藝術中心
Soka Art Taipei

2015年3月11日

漫遊時空邊界: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座談會


座談會:2015.03.21 (Sat) 1:30-3:30pm
與談人:知名藝評家陶文岳老師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45號2樓
費用:免費
報名:採電話報名,請電穎川畫廊 02-23579900
人數:上限20人

穎川畫廊將與非池中藝術網合作舉辦藝術座談會,並邀請藝評家陶文岳老師和當期畫展的藝術家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當座談人,一同與各位藝術愛好者分享、討論這次畫展主題【浮夢激流】的內涵意義、以及藝術家於創作中表達自我理念的方式。這次的座談會將以創作、學術和生活的角度,了解三位藝術家如何將城市的時間與空間演變於畫作中呈現,帶領觀眾欣賞藝術中所反映的歷史與文化。

講座主題: 漫遊時空邊界

以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為參考,探討兩個主要概念:

1.「漫遊邊界」,跨越邊界的意思,但漫遊比跨越更自由且不受限制,是具體但卻缺乏特地意圖的作為,也會引發更難以預測和捉摸的後果。

2.「時空性」,創作所明示或暗示的時空意涵,在精心設計的視覺橋段下讓觀者產生或是或非的感官錯覺。
我們將從畫作中的媒材、形像、構圖來講解藝術家表達時間與空間受到各種外界衝擊後所展現的另類現實感。

2015年2月26日

「Files No. ∞ – 回歸南鄉 少遊島繪社聯展」

Files No. ∞ – Return to self An Exhibition by Show Your Island Artist Group
展期:2015/03/08 Sun.-04/05 Sun.
開幕茶會Reception: 03/08 Sun. 3pm
地點:台南索卡藝術中心 (台南市安平區慶平路446號)

撰文: 羅禾淋

「回歸」是自身狀態重新啟動的儀式,如同哲學家尼采所提到「永恆回歸」的概念,人在經過無限次的回歸,才能進入「超人」的狀態,尼采的「超人說」點出了人生在世不斷迴圈的必然,這種狀態也是修行者鍛鍊精神的一種方式。永恆以符號「∞」的形狀建構如同「莫比烏斯帶」的拓撲學結構,迴圈式的進行「循環」與「歸零」的動作,而這種重新的方式,也類比藝術創作者每次重新開始創作時的心境,因此「Files No. ∞」即是紀錄修行過程的檔案文本,也是收入藝術團體少遊島繪社初始成立的理念。此次展覽「Files No. ∞ – 回歸南鄉」,則是把回歸的概念從心境上的永恆,進一步的轉變為情感上的找尋,「南鄉」則是少遊島創始時期,成員生長、就學、工作或發跡於南台灣的心情,如同家鄉式的源頭,讓這此展覽以「回歸」與「永恆」、「創作」與「家鄉」為命題。此次展出的少遊島藝術家為王明仁、余廷彥、呂志文、林怡君、林浩白、林葆靈、黃柏勳、陳傑強,以八個故事為創作的主軸,述說著「回歸」的心境,並用聯展的方式演出如音樂般的八重奏,此外,「八」也類比著永恆的符號∞,希望以此展出少遊島繪社自我修行的過程與結果。

-------------------------------------------------------------------------

 LIN Bao Ling,Merry Go Round IX. acrylic on vellum, 89 x 172 cm. ©2015 
林葆靈 / 《旋轉木馬 IX》/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89 x 172 公分 / 2015 

2015年2月8日

「浮夢激流」-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

Dreams Floating on Rapids -Three-man Exhibition by Chen Kun-Feng, Lin Bao-Ling, and Huang Po-Hsun

展期 Exhibition︱2015.3.7 ~ 2015.04.8
茶會Opening︱2015.3.7(六) 3:00pm


LIN Bao Ling, Night Fantasia II. acrylic on vellum, 61 x 102 cm. ©2015 
林葆靈 / 《夜的幻想曲 II》/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61 x 102公分 / 2015

如果說光影是城市裡的一道道激流,那麼色彩就是浮在激流上的夢… 

 穎川畫廊「浮夢激流」聯展,集合了三位藝術家身處於城市流變生活中的感受、記憶與想像。讓我們試問一個問題,如果生命的存在是不斷湧動的漩渦,你要如何讓自己不攪進去以維持自身的完整與純粹?對這三位藝術家來說,答案便是勇敢作夢、開心作夢,冷看或者笑看夢裡風景。 

【林葆靈-「煉光」藝術家的光影迷夢】 

 對於「煉光」藝術家林葆靈來說,他以用水高度稀釋的顏料在製圖膠片上作畫,讓顏料在某種程度上恣意流動而後慢慢乾去,從內心深處,就是渴望凍結那如激流般易逝的光陰。那些如夢一般美好的象徵物,無論是旋轉木馬、華麗宮廷還是街市夜景,都在流變的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的氛圍、劇場的氛圍,一種虛構的真實。「光」與「影」不斷流動易位,藝術家便在抽象與具象間不斷收放、也不斷拉扯,他營造出流動漫漶如同水墨暈染般的畫面效果,要捕捉的正是時空如夢的空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