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11/3(六)16:00
地點: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金車文藝中心 台北館)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10:00AM~18:00PM
票價:免費參觀
展出者:林葆靈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電話:(02)2562-8629
網址:www.kingcar.org.tw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遠、夢想就有多高。
文/徐菁穗
大多數人從幼稚園開始,畢業證書從小領到大,但新銳畫家林葆靈在他二十五歲那年才在新加坡領到人生中第一張文憑。不同於一般年輕創作者,林葆靈少了對創作的迷惘,少了對未來的質疑,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夢想,「我要在美術史上留名」。
自信、叛逆其來有自。外型清瘦的林葆靈,很有空靈畫家不沾染塵世的FU,講起話來又有著孩子般內向的羞澀。他的學習過程很特殊,從小在父親堅持下,林葆靈兄弟倆都在家自學,這段期間林葆靈沒有受到陳腐學制箝制,反而更開放了心靈。林葆靈說,去年過世的父親不惜鬧出家庭革命,堅持信念的前衛思想深深啟發也影響了他,不僅個性如此,創作上也更具顛覆性,更敢勇於跟別人不同,他不想只學會重覆別人的東西。
上兒童美術班就能舉例,老師要大家畫連環漫畫「木偶奇遇記」,可他偏不,就是想要挑戰老師認為難度太高的「日本聖鬥士」,畫畫的國度是自由的、誰也不能左右他。
在家自學到十三歲負笈新加坡,二十五歲拿到榮譽學士學位,是他人生第一張文憑。再回到台灣,是因為師大美術研究所有分組,他想要嘗試水墨畫,目前已經在攻讀博士。
不過,自由自在學習慣了,一開始回到台灣的課堂很不習慣,尤其交出的畫作被老師直接在上頭改畫,讓他相當訝異,他不想成為老師第二,只想做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因不想違背自己的初衷和原創,所以開始偷偷「藏私」滿意的作品留下來,保存個人風格。
原本學的是西洋油畫,卻轉換到東方水墨領域。油畫強調的是堆疊,水墨正好相反,著重在渲染、留白。衝突的兩端好比太極生兩儀,各種不可能擦撞後融合成可能。去年在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擔任駐村藝術家,有機會和幾十位的藝術家一起生活,彷彿回到大學時代,大家一起創作、切磋,在觀賞其他藝術家創作過程和作品的相互交流中,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不少藝術家創作時,態度輕鬆自在,不費吹灰之力一樣,反觀自己太拘謹了、太小心翼翼了。
其他的藝術家發現從他的油畫作品好像看到水墨的精神,看到了留白、渲染效果的油畫,林葆靈說,油畫中有水墨並不是他刻意營造出來,而是很自然就發生了。
林葆靈近期的創作大多以城市、街景為主。不同於其他人的城市畫作,色彩繽紛、燈火通明,畫面卻是靜止的,而他的街道,只有藍黑單一色調,看似冷峻,畫面卻是流動的,像電影鏡頭般讓街道躍上了畫紙仍有動態感。林葆靈說,他喜歡用大量的清水營造出帶有流動感的模糊光影風景,遊走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展現出是非、對錯、與真假…兩極對立、拉扯的茫然感。
作品中的抽離感正如林葆靈經常以旁觀者姿態冷眼旁觀一切。不喜歡人多的他,卻選擇住在人潮燒滾滾的師大夜市旁;喜歡爬山卻不在意攻頂。林葆靈喜歡夜市的街道卻不輕易走進去,爬山時完全放空,只想專心的爬山、享受山林的一切。
爬山和藝術在他看來是相通的事情,都是審美的過程。
許多年輕創作者在追尋自己風格過程中會出現徬徨與掙扎,這似乎沒有出現在向來有自己想法的林葆靈身上,相較於其他部分創作者擔心未來創作之路,林葆靈顯然淡定許多。
「個人展覽已經排到明年年底了,還有公司來找我談跨界合作,透過創作手機殼圖案,讓更多原本可能不會進畫廊、美術館的人也能接觸到藝術,也是我不排斥的選項」這是短期內的林葆靈。
「讀完博士班後,還希望去國外駐村或交流活動」,這是中期的林葆靈。
對於長期的目標,「我要能國際知名,我要在美術史上留下我的名字」,林葆靈說的很明確、完全不含糊。
Source: http://arts.kingcar.org.tw/newspage.php?id=205
--------------------------------------
感謝親切的菁穗小姐採訪撰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