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複數影像的外延意義

 
文 / 沈耿立

跨界的雙重語意

先說出它應該是什麼,才能定義它是什麼!是當代水墨?!還是當代藝術?!「當代水墨」這個名詞的內在觀念,很少精確地被提出並剖析。即便我們在各種藝術文評或展覽中,多少帶著熟悉這些出現的字句,卻往往被動地限制於這個名詞中所包含的文字學意或隱喻性的圖像表現。我們談論的當代水墨一詞,如同其他同類的名詞一般,不過是咬文嚼字被拘泥於字面上的解釋。

當代藝術作品的特殊性,在於藝術家已跨越不同的專業領域,身處在各種異質的媒材之間,同時處理多項複雜的作品結構。林葆靈的作品帶有一股令觀者模糊藝術界線的印象,這個結果的背後成因,多與他橫跨西方美術和東方水墨的創作背景相關。林葆靈作品光影運動中的某些詩性,並不能使他得以被作為一種單一美感的觀念概念來研究,也由於我們缺乏一個釐清作品的時間距離,現階段較難以建立一個屬於他作品合理的觀看方式。

因此我試圖疏解林葆靈自身在當代水墨和當代藝術的養成背景與創作邏輯之間,互相牽扯重疊部分的問題意識,在他跨域的交界中,建立起作品客觀結構與主觀感受之間的張力,從而連結他經驗思想所體現作品形式之中的文本與實踐的特殊形式。

平面性的綜合經驗

黑光黑 ──談林葆靈作品



文/鄭勝華

    沒有天明,這裡的世界屬於徹底的永夜,所有事物都流著夜的汁液,但卻絕非死寂或無趣沉悶,漫漫燈火綿延出無盡之夜,慾望被提煉為光,直至白熱刺眼,並映照出暗中的暗黑處。時間消失,並陷入矇矓不清的陰陽界,它擺脫指針時間的控制,終歸於神聖時間,無時間的時間性;光,非照亮,而是生命的盛宴與歡暢,是過度耗費的暈眩,也是通向幽冥與潛意識的小徑。林葆靈透過繪畫,勾勒出這樣一個奇異的夜之國度,並同時設下一個觀者即將無法自拔的華麗陷阱,勾起我們飛蛾撲火的內在慾望,最終,這陷阱將引向虛空,歷史的間隙,與生命的喑啞深淵。
   
    首先,不妨先從一個明確的線索開始出發…。


光之光:卡拉瓦喬與林葆靈


2015年9月23日

《照無眠》林葆靈個展


Shining on the Sleepless-A Solo Exhibition by Lin Bao Ling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照無眠》引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夜裡無眠,一種依戀、一種思念的情緒油然而生,蘇軾藉由文字而林葆靈藉由繪畫,抒發內心並試著了解世間的規則,學習接受自然的規律,欣賞生命裡的陰晴圓缺。

有「鍊光藝術家」之稱的林葆靈,善於使用水墨快速流淌的特性,無論是城市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捕捉,旋轉木馬、華麗宮廷、夜的幻想曲的超現實元素的布景手法,都在流變的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劇場的氛圍一種虛構的真實。藝術家於「光」與「影」不斷流動易位,在抽象與具象間不斷收放、也不斷拉扯,營造出流動漫漶如同水墨暈染般的畫面效果,要捕捉的正是時空如夢的空間氛圍。

2015年9月13日

退學



和許多同學不同
從事教職一直不是我人生努力的目標
而學習是一輩子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做的事
文憑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從以前到現在
我只想專心畫畫

在學院待了些時間
有些事依然不適應
覺得有些疲憊
是時候離開
離開
或許可以更任性隨意地走自己的路

一眨眼幾年就過去了
博班考試
一個人扛著沉甸甸的畫到系館緊張地應試
面試暨作品審查拿到低分
憑藉英文成績敗部復活成為正取
點點滴滴
彷彿是昨天發生的趣事

一期一會
感謝老師與同學們

2015年9月7日

《非黑造白》 (台南場)



Bifurcation

參展藝術家:林葆靈、張天幕、張致中、王濛莎、彭慧婷與楊鴻
展期:2015 / 08 / 23 (Sun.) ~ 2015 / 09 / 20 (Sun.)
開幕茶會:2015 / 08/ 23 (Sun.) 3pm 
地點:索卡藝術‧台南 (台南市安平區慶平路446號)
媒體聯絡人: 呂燕妮 06-297-3957  zoralyu020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