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新詩意-當代水墨展:以新的當代視角再頌傳統水墨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水墨畫可以說是華夏文化中十分具代表性的藝術,自唐宋以來,多少人為之嘔心瀝血,傾盡一生的心血,為的就是傳承文化的脈絡。水墨畫,從古自今隨著時代的潮流與外來文化的交融,已不知演變了多少回。而生活在當代社會的多元刺激之下,一群結合海峽兩岸青年藝術家,以「新詩意-當代水墨展」之名,訴諸當代水墨的新生命,從7月27日至9月8日在台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
這次出席的中國畫家杭春暉,帶來他的《白日夢之三》、《先知之五》,杭春暉的風格相當虛淡,他說,虛是中國繪畫中的特色,他的作品複合西方的巴洛克精神和中國倪贊「惜墨如金,淡雅輕逸」的特色,也帶有一種「宗教性」的情操,他說,這宗教性的意涵並不是指涉特定的某一種宗教,而比較像是一種儀式,正如藝術的生成,和生活在當代社會中的我們,不知覺地都生存在這種儀式性的意味之中。
而代表台灣參展的林葆靈表示,他喜歡使用紫色當作畫面色彩的主軸,因為紫色雖為中性色,但卻是由具有暖性色溫的紅和寒性溫度的藍混合而成,這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矛盾組合,再結合中國化中獨特的豐富墨韻,塑造成軟性,詭異、卻又爛漫的氣氛。
策展人常進認為,中國當代水墨的難處在於,夾在傳統水墨和當代藝術之間,因為大部分人還停留在民國傳承的審美習慣中,因此很難接受水墨畫的改變;除此之外,太少的媒體和評論宣傳和讚美當代水墨,對於大眾而言,當代水墨畫家使用了太多大家都不懂的詞彙,使得他們很難欣賞和理解。
常進指出,當代水墨若想繼續發揚光大,必須理解和認識這種傳統的審美習慣,從中找出表現自我獨特的純粹力量,在保持言而有物的同時,全面掌握筆墨技法,拓寬繪畫範疇。大膽借鑒勇於突破的創新精神,拋棄過往的思維慣式;在方法上和技術上,無須拘泥於過往,用墨色的淺淡和顏色的無序,看似隨手實則有質的,重新勾勒傳統的繪畫內容;對於畫面而言,還是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軸,不過不再是人們的審美習慣,而是接近西方的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或者是新繪畫的視覺觀念,仿佛穿上時裝的中國人,內在還很好地保留著華夏文化的溫良恭儉讓,以這樣的態度重新建構水墨的世界。
轉自:http://new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6428#ixzz2aRbyE2aI
展出作品線上瀏覽: http://www.soka-art.com/CnExhWork.aspx?id=15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