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3日

幻燈片作品集 slides


大約17年前,剛從學院畢業的我,看了《藝術家這一行 - 如何以藝術為職業的自修手冊》,書中提到:「記住,你的聲望就只靠你的幻燈片了」,於是我就花了不少功夫,認真地為自己的作品製作了幻燈片。一轉眼,幻燈片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眼淚,年輕一輩連聽都沒聽過。再看到這些幻燈片,令人憶起當時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令人懷念。


Approximately 17 years ago, fresh out of college, I came across "Art Marketing 101 - A Handbook for The Fine Artists." In the book, it emphasized, "Remember, your reputation relies solely on your slides." Inspired by this advice, I dedicated considerable effort to meticulously create slides for my own creation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those slides have become the tears of the era, unknown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Looking back at these slides, it evokes memories of my early days, a time when I was naive and ambitious, unawar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lay ahead—nostalgia at its finest.



 

2023年11月10日

2023 金車校園文藝講座 11/7|活動紀錄 2023 Nov 7, King Car Campus Cultural & Art Lecture | Event Recap

 


感謝金車文藝中心給予我這個機會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與同學們分享一點經驗與想法😊希望能對同學有一點參考價值~也謝謝乃文與陶老師🙏小妤不藏私的技術工法大公開也讓我長見識了~

這次笑話都不太有中,果然沒有放諸四海都能中的笑話😔

Thank you to the King Car Cultural & Art Center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with students a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I hope it can be of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m. Also, thanks to Naomi and professor Tao for their guidance. 🙏 Yuyu's open sharing of techniques and methods without reservation has also broadened my horizons.

The jokes this time didn't quite hit the mark. Indeed, not every joke is universally relatable

-

下文轉自金車文藝中心FB:

➤ 2023 金車校園文藝講座 11/7|活動紀錄
2023年11月7日,金車文藝中心 KCCA有幸造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這次講座是與 #陶文岳 老師的創作課程相結合,邀請了傑出的藝術家林葆靈和陳又伃,兩位透過不同的角度探討藝術家在生存實戰中的經驗。
#林葆靈 為索卡藝術獨家代理的藝術家,他分享了與畫廊合作的實際經驗,包括簽署合約的注意事項,並參考大小畫廊的綜合分析進行討論;也分享了舉辦個展的重要性,整理了展覽前的規劃準備,作業流程及注意事項等,講座中他以誠懇的措辭表達了自己創作歷程中的心境轉折。
另一位藝術家 #陳又伃 則以創作者的生活為切入點,她以時間軸的方式梳理了自身的作品脈絡。善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和技法的陳又伃,觀察台灣傳統建築和日常生活,並將其轉化為創作題材。她慷慨分享了作品細膩質感的步驟,同時談及商業合作的經驗,並強調在藝術家和其他身份之間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最後,特別感謝陶文岳老師的促成,使得這次合作得以實現。
期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場講座中有所收穫,並受到來自兩位優秀藝術家的啟發。
-
#金車校園文藝講座 #金車文教基金會 #金車文藝中心 #KCCA

乃文開場
攝影/陶文岳

林葆靈分享
攝影/陳又妤

林葆靈分享
攝影/鄧乃文

小妤分享
攝影/鄧乃文


Q&A時間
攝影/鄧乃文

與陶老師(前排右一)以及同學們大合照
攝影/鄧乃文



2023年10月12日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丨2023 Art Taipei

【2023 台北藝博|#索卡藝術E02|參展藝術家|#林葆靈

#浪漫幻境奇遇
林葆靈 @lin_bao_ling 1981年出生於台北,他的作品以 #神秘浪漫的夜景 著稱。以 #製圖膠片 為創作載體,讓顏料在之上恣意流淌,形成如夢似幻的暈染效果,完美融合了西方藝術的抽象與東方潑墨的氣質,呈現出帶有流動性與刻意模糊焦距的現代攝影感。
近年來,他不斷在象徵自我的「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系列中默默耕耘。作品中所出現的小傢伙身影,皆是他生命經驗的書寫,他透過此系列表達出對生命的孤寂、無奈與堅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  名 Exhibition丨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丨2023 Art Taipei
▎展覽日期 Time & Date丨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2023/10/19 (Thu.) 15:00-21:00
2023/10/20 (Fri.) 11:00-19:00
【公眾展期 Public Opening】
2023/10/20 (Fri.) 1400-19:00
2023/10/21 (Sat.) 11:00-19:00
2023/10/22 (Sun.) 11:00-19:00
2023/10/23 (Mon.) 11:00-18:00
▎展  位 Booth丨E02丨索卡藝術 SOKA ART
▎地  點 Location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丨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Exhibition Hall 1丨No.5, Sec. 5, Xinyi Rd., Xinyi Dist., Taipei City



林葆靈 LIN Bao Ling
《一起旅行》Travelling Together
壓克力與亮粉與畫布 Acrylic and glitter on canvas
100 x 72cm
2023

 

《一起旅行》Travelling Together

小時候家裡有養狗,後來因我們去新加坡留學, 將狗留在台灣托友人照顧。沒多久,得到狗去世的消息。狗原本一直很健康的,突然過世也許是因為覺得被主人遺棄,太過傷心;也或許是友人沒有好好地照顧他。這件事一直在我心頭,我也沒再養過任何動物。後來讀到《小王子》,在他的星球,他有一株玫瑰,彼此喜歡,他細心澆灌,用玻璃罩保護她,但是後來卻因為一些摩擦而離開她去旅行。

為何不帶著玫瑰一起呢?照顧陪伴一個生命是很重大的責任,一旦決定照顧就不該輕易遺棄。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的男主角Leon可說是一個楷模吧,不論是他養的植物或是他收留的女孩Mathilda,他都細心地照顧,最後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令人覺得世界殘酷也美麗。在作品《一起旅行》中我挪用改編了《小王子》裡小王子與玫瑰的故事,也讓代表我的自創角色-沒有名字的小傢伙,以及其她角色在造型與動作上致敬了《終極追殺令》裡的Leon、Mathilda與植物,期許不再有類似童年時因離開狗而導致的憾事發生。


When I was a child, we had a dog at home. Later, because we went to study in Singapore, we left the dog in Taiwan under the care of a friend. Not long after, we received the news of the dog's passing. The dog had always been healthy, so the sudden loss may have been due to feeling abandoned by its owners and being too heartbroken, or perhaps our friend didn't take good care of him. This incident has weighed on my heart, and I haven't had any pets since.

Later, I read The Little Prince. On his planet, he had a rose.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he took care of her meticulously, protecting her with a glass cover. But eventually, due to some friction, he left her to go on a journey.

Why not bring the rose along? Taking care of and being responsible for a life is a significant duty. Once you decide to care for someone, you shouldn't abandon them easily. The main character Leon in the movie Leon: The Professional can be considered a role model. Whether it's the plants he nurtures or the girl Mathilda he shelters, he cares for them with great attention. In the end, he even sacrifices his own life, making us feel that the world is both cruel and beautiful.

In this painting, Travelling Together, I adapted and modified the story of The Little Prince, featuring the Little Prince and the rose. I also paid tribute to Leon from Leon: The Professional through my original character, the 'Nameless Little Guy,' as well as other characters in terms of their appearance and actions. I hope that there will be no more regrets similar to those caused by leaving the dog during childhood.

林葆靈 LIN Bao Ling
《藝世界的漫遊者》Wanderer of the Art  World
壓克力與亮粉於畫布 Acrylic and glitter on canvas
109 x 75 cm
2023

《藝世界的漫遊者》Wanderer of the Art  World

2006年出道個展至今,創作不輟,轉眼已經17年。一路走來都覺得創作就像登山,必須一步一腳印,沉住氣,步步為營。遇到不順利的狀況是很平常的事,但一路上總也會有美麗的風景,有人關照。 好不容易登上一座山頂,眼前仍有一座一座的大山,令人深感個人的渺小, 世界的無邊無際。雖然創作者長時間關在有限的空間創作,但通過想像可以離開地球, 穿梭時空,去到想像得出的任何地方,創造自己的小宇宙。雖會想要爬得更高,走到更遙遠的地方,探索尚無人踏足之地,但也不清楚方向在哪裡。也許永遠也找不到路,但在黑夜中探索漫遊的過程中看到的燦爛星空,也已彌足珍貴。

林葆靈 LIN Bao Ling
《皇帝》Eat Well
65 x 100 cm
壓克力與亮粉於畫布 Acrylic on glitter
2023

《皇帝》Eat Well

俗諺說:「吃飯皇帝大」,在快節奏充滿焦慮的現代生活,要實踐這句話似乎特別困難。能在家靜下來,與親人一起好好品嚐自己烹調的食物,給予身體足夠的營養,是很重要的,也予人如帝王般富足的感受。露出羨慕眼光的老鼠像是《悲慘世界》裡因飢餓而偷取麵包的小女孩,人人喊打的老鼠如同飢餓的弱勢,能有飯吃,能好好吃飯不被打擾,是極其幸福且值得感恩的。常被我們忽略的所謂日常小事,像是吃飯,其實是大事,我參考了光影大師如卡拉瓦喬,林布蘭等的用光與用色,試圖將平凡的吃飯場景變成戲劇性畫面來凸顯其重要性 。


林葆靈 LIN Bao Ling
《霓虹夜曲》Neon Nocturne
74 x 151 cm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2023


《霓虹夜曲》Neon Nocturne

如同夜晚的人工照明像是人類對黑暗的抵抗,人類一直不斷地試圖擺脫各種自然的束縛限制,追求更好的生活。科技日新月異,世界越來越像賽博龐克作品的設定,如同光和影一體兩面,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引發許多議題。東京被認為是最賽博龐克的幾個城市之一,在這件取材自涉谷夜景的作品中,我試圖使畫作呈現賽博龐克的風格來反映時代的面貌與人的心境,同時也希望保有繪畫性。藉由使用賽博龐克場景中常見的藍與紅,並強調光影與顏色的對比,用稀釋的顏料來進行潑灑滴流等技法產生光影流動的效果。略顯模糊的畫面,大量使用的螢光色對應霓虹燈的迷幻色調,流動的強烈光影,飄渺的雲霧,疾馳的交通工具產生的光軌,對應一切瞬息萬變的時代脈動。如同賽博龐克的作品往往是反烏托邦的,帶有感傷基調 ,這世界也許也許令人有些困惑迷茫,卻也絢麗繽紛。




展出現場



展出現場



展出現場



展出現場


林葆靈與畫作合照
攝影/ 彭婉華





2023 台北藝術博覽會專刊

2023年7月24日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 【迴域】開幕致詞 Speech of 𝐊𝐂𝐂𝐀 𝐅𝐢𝐟𝐭𝐞𝐞𝐧𝐭𝐡 𝐀𝐧𝐧𝐢𝐯𝐞𝐫𝐬𝐚𝐫𝐲 𝐄𝐱𝐡𝐢𝐛𝐢𝐭𝐢𝐨𝐧 : 𝐑𝐞𝐯𝐢𝐬𝐢𝐭

 

林葆靈開幕致辭
攝影/彭婉華


臨危受命
接到代表男性參展藝術家在開幕時致辭的任務
花了一天完成的講稿

對於公開講話
還是有許多需要進步
前一天還是會睡不好
滿腦子想著講稿內容可以如何改進
寫好後背了幾遍
當天現場沒有看稿
一直記得以前高中老師教過
演說不要一直低頭看稿
要跟聽眾有eye contact

在現場講著講著覺得好像講的太久了些
恐佔用大家太多時間
便臨時將一些內容省略
有些脫稿也有些即興演出
希望內容除了能表達出感謝之情
也能兼具趣味性

看到一些笑點有中
也得到一些好評
稍微安心了一些


致詞稿全文:

大家好,我是林葆靈,很榮幸能在這樣重要的場合,代表參展者,跟大家說幾句話。首先,一定要鄭重感謝金車集團的李添財董事長、李玉鼎總經理以及Andrew,這些年對藝文推廣與扶持台灣年輕創作者所做的貢獻。也要感謝金車文藝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員。今天很開心有機會又回到最初的起點,與那麼多優秀的藝術家,老朋友在這麼棒的空間一起展出。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開幕 。

今天在這展出的藝術家們基本上都是在創作生涯的早期便在金車展覽過的。我自己與金車文藝中心的瑋特總監是在2010年索卡藝術的一場聯展開幕上認識, 他在那邊初次看到我的作品。當時第一印象是覺得他很像歌手小剛-周傳雄。 在同年的9/2我收到他的電子郵件,邀請我去金車文藝中心辦個展,那是我留學新加坡,返台後的第一次個展,我個人覺得頗具紀念意義與重要性。

2010至今的創作之路上,金車文藝中心都給了我許多幫助 - 我在2011年幸運地得到金車新銳油畫獎首獎,在金車文藝中心個展過 2次、 聯展7次、 當過15次金車文藝講座的講師、 3次金車青年油畫獎評審, 也錄過1次教學影片。在2012年瑋特總監成立青年藝術家團體-少遊島繪社,個性內向有些社恐的我,意外地曾被瑋特總監提名成為某一任社長。我與這個團體一起做過一些好玩的事情,像是到廢墟拍攝宣傳片,參與了金車員山館的酒桶彩繪計劃, 到廣州參加藝博會等等。我也還記得第一次到台灣藝術大學當金車校園文藝講座的講師,一度結巴, 還說不出話來,當時懊惱受挫的心情記憶猶新。後來努力觀摩學習別人,磨練口條與台風,漸漸有所長進。很感謝金車文藝中心後來願意再給我機會擔任文藝講座的講師。

一路來,與金車文藝中心的種種合作都很愉快。瑋特總監心思細膩,很為藝術家著想,所有的員工也都很親切友善並專業,與瑋特總監和其她員工像是思慧 、已離職的雅蛤、已調職的郁婷等 ,私下也會一起打球、 爬山 、吃火鍋等。通過金車文藝中心,我認識了許多朋友與前輩,經歷體驗了許多,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有所成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著實感謝。

十多年就像一眨眼, 許多事還恍若昨日,但後退的髮線與模糊的視力都提醒著我,真的從青年步入中年了。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作為創作者,我們仍然努力著在創作上能有所變化/進化,而金車文藝中心也是如此,與時俱進,如推出VR線上展覽、語音導覽,近期也推出podcast節目:《藝類人聲》, (請大家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再到 apple podcast 或Sportify給予五星好評),以及這次的承德館空間升級,金車文藝中心不斷努力提供創作者更好的曝光與分享平台,為推廣藝文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人生沒有幾個15年,我們都經歷過所謂的「失敗」嘗試,但很高興我們都還在努力著, 繼續嘗試著新事物與新想法,想要變得更好。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我們。

最後,在此也要感謝我的經紀畫廊- 索卡藝術,對於我這次參展的支持與協助。


謝謝大家。

林葆靈開幕致辭
攝影/彭婉華


-


I was entrusted with the task of delivering the opening speech on behalf of the male artist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hibition. It took me a whole day to complete the speech.

When it comes to public speaking,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night before, sleep was elusive as I pondered how to refine 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After drafting it, I practiced it several times. On the actual day, I didn't refer to my notes while speaking, recalling the advice my high school teacher once gave: don't keep your head buried in your script during a speech; maintain eye contact with the audience.

As I spoke on stage, I began to feel that perhaps I was speaking for too long. I worried about taking up too much of everyone's time. So, I spontaneously omitted some content and even engaged in a bit of impromptu performance. My goal was for the speech to convey not only gratitude but also to be engaging.

Opening speech by Lin Bao Ling
Photo by Sofi Peng



Speech Script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m Lin Bao Ling, and I feel honored to represent the exhibitors on this important occasion to say a few words. First of all, I must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Chairman T.T. Lee, General Manager Albert Lee, and Andrew of King Car Group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motion of arts and support for young creators in Taiwan.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all the staff at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Today, I am delight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turn to where it all began, showcasing alongside so many talented artists and old friends in this fantastic space. Thank you all for attending today's opening.

The artists exhibiting here today have all been featured at King Car's exhibitions early in their artistic careers. I personally got acquainted with Director Vic Te Chang of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at a joint exhibition opening of Soka Art in 2010, where he first saw my works. At that time, my first impression was that he resembled the singer Steve Chou Chuan-hsiung. On September 2 of the same year, I received an email from him inviting me to hold a solo exhibition at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It was my first solo exhibition after returning from studying in Singapore, and I consider it to be quite meaningful and significant personally.

Throughout the journey of creation from 2010 to the present,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has been a great source of support for me - I was fortunate to receive the first prize in the King Car New Talent Oil Painting Award in 2011, and I have had two solo exhibitions, participated in seven joint exhibitions, served as a lecturer in 15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art lectures, judged the King Car Youth Oil Painting Award three times, and recorded one instructional video. In 2012, Director Vic Te established the Youth Artists Group - Show Your Island, and to my surprise, being introverted and somewhat socially anxious, he nominated me to be the president of the group at one point. I have had some fun experiences with this group, such as shooting promotional videos in ruins, participating in the wine barrel painting project at KCCA Yilan Yuanshan Space, and attending art fairs in Guangzhou. I also remember my first time as a lecturer for the King Car Campus Art Lectur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where I was initially nervous and couldn't speak well, and I still vividly recall the feeling of frustration and setback. However, I made efforts to observe and learn from others, polishing my speech and demeanor, and gradually made progress. I am very grateful that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later ga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lecturer in their art lectures again.

Throughout this journey, all the collaborations with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have been delightful. Director Vic Te is thoughtful and considerate towards artists, and all the staff members are friendly, kind, and professional. I've had the chance to bond with Director Vic Te and other employees like Si Hui, the former employee Ya Ha, and the transferred employee Yu Ting, by playing badminton, hiking, and enjoying hot pot together. Through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I've made many friends and met seniors in the field, experienced and learned a lot, enriched my life, and grown as an individual, leaving behind many precious memories. I am truly grateful for all of this.

Over a decade has passed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nd many events still feel like they happened yesterday, but the receding hairline and blurry vision remind me that I have indeed transitioned from youth to middle age. Nonetheless, with determination as strong as ever, my aspiration reaches far beyond the horizon. As creators, we continue to strive for change and evolution in our artistic endeavors, and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does the same, always staying up-to-date by introducing VR online exhibitions, audio-guided tours, and more recently, launching the podcast program: "Yi Lei Ren Sheng《藝類人聲》" (Please give it a like, subscribe, share, and activate the notification bell before heading to Apple Podcasts or Spotify to give it a five-star review). Also, the recent upgrade of the Chengde Hall space demonstrates King Car Cultural and Art Center's ongoing efforts to provide artists with better exposure and sharing platforms,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arts and culture, which are evident for all to see.

Life doesn't offer many 15-year periods, and we have all experienced so-called "failures" . But I am glad that we are all still striving and continuing to explore new things and new ideas, aiming to become bett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us.

Last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agency gallery - Soka Art, for their support and assistance in my participation in this exhibition.

Thank you, everyone.






參展藝術家與總經理和總監大合照
攝影/彭婉華


-


2023/07/27 藝術家林葆靈為美術館之友聯誼會的貴賓導覽
攝影/余廷彥

2023/07/27 藝術家林葆靈為美術館之友聯誼會的貴賓導覽
攝影/彭婉華



2023/08/23 藝術家林葆靈為ACC亞洲文化協會基金會作品導覽
攝影/余廷彥

2023/08/23 藝術家林葆靈為ACC亞洲文化協會基金會作品導覽
攝影/鄧乃文









2023年7月11日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𝐊𝐂𝐂𝐀 𝐅𝐢𝐟𝐭𝐞𝐞𝐧𝐭𝐡 𝐀𝐧𝐧𝐢𝐯𝐞𝐫𝐬𝐚𝐫𝐲 𝐄𝐱𝐡𝐢𝐛𝐢𝐭𝐢𝐨𝐧 : 𝐑𝐞𝐯𝐢𝐬𝐢𝐭

回想從2010年在金車文藝中心的個展開始,這10多年來的創作之路上,金車文藝中心都給了我許多幫助,讓我認識了許多朋友,經歷體驗了許多,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著實感謝,這次也很榮幸能受邀參加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15週年展,期待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有酒有美食



展場一隅
攝影/彭婉華

林葆靈展出作品


-

金車文藝中心  15週年展  【迴域

創作是迴旋在時間軸上的姿態,豐富的進程飽和了歲月的深度;藝術為空白場域標記青春註解並賦予存在意義。並肩走過的彼此,在經歷曾經的未知後,迴游聚首,於此故域。

感謝優秀新銳創作者共伴,走過十五志學之年,金車文藝中心KCCA迎來空間與形象上的進化,在此關鍵之際,推出【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邀請22位藝術創作者,透過不同創作媒材、迥異風格之創作品,其中包含油畫、裝置、影像、雕塑…等多種類型,看見台灣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同時呈現創作者的視野與脈絡。

從聚焦個人生活經驗直至社會觀察,此次展出子題分為「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與「女性光輝」等四大主題,透過展出作品,各自展現對不同議題的感受與解析,透過聯展編織創思的交錯,聚異而同鳴。

金車文藝中心在藝文推廣的道路上,秉持著扶植新銳創作之理念,並連結彼此於社會環境,分享藝術的路途也已邁入15週年,【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邀請您一同參與見證台灣新銳藝術的再發生。

文化理解

藝術與工藝相互交織共同展現人類的創造力,藉由創作的語言與形式觀察。過去,對於傳統媒材的既定印象,是各地師傅職人的精雕細琢。年輕世代的藝術家們,與職人學習鑽研各類型媒材的製作技巧外,創作中更涵蓋當代藝術觀點,從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中獲取靈感,展現對於造型美感的體現與世代傳承。

藝術家余廷彥、廖偉淇、詹凱復、游宗穆、陳肇彤、陳愷靜、黃柏勳分別以不同媒材與形式來詮釋創作。余廷彥藉由花卉觀察空間及光影的變化,花雖曇花一現但充滿韌性,為留住瞬間的美與靜謐時光,使用如攝影鏡頭的景深功能進行畫面構圖,創作一系列以花為題的作品。現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多媒材修護工坊計畫主持人廖偉淇從微觀到體察大自然元素獲得靈感,把金屬鍛造技法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是廖偉淇最熟悉的精細創作形式。金工鍛敲過程中,廖偉淇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刻劃對生活的感悟,重新凝視被遺忘的事物,詹凱復的藝術創作對他而言是種生活的轉化,將石頭本身簡單、純粹的物理現象帶出日常片段裡的微小抽象感受;陳肇彤的金屬雕塑作品〈姿態#10〉,將氣球的擠壓狀態轉變成不鏽鋼來凝結流逝的造型,透過鏡面不鏽鋼球體映射當下環境的特性,讓作品造型上的永恆與鏡面轉瞬間的映射兩者形成對照;傳統漆器工藝的裝飾技法運用於平面繪畫,表現出天然漆獨特的材質美。擅長以漆畫創作的藝術家陳愷靜作品〈敘事曲之一〉描述著居家日常,窗外的貓咪想抓住海棠花玻璃窗裡壁虎的尾巴。牆角的蜘蛛、桌上的螞蟻,各自譜寫著自己的生活旋律;木雕藝術家游宗穆,對於貝殼的喜愛啟發他以貝殼延伸出系列作品,作品〈蕨〉以「外部消去」讓作品的內與外同時呈現,「穿透」則讓作品不同於傳統雕塑;黃柏勳將作品結合底材是日式茶屏的老物件,作品〈逆旅〉名稱來自詩仙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畫面中呈現出一種和諧寧靜之美相當雅致。

人文環境

藝術來自對生命的觀察,本次展出者李宜亞、林禹彤、林葆靈、陳傑強、廖文彬、潘麒方,透過創作梳理自身生命經驗,刻劃生活中的細節。

日常生活中一瞬之間的感受,卻在心中留存許久,林葆靈〈泛黃的夜〉整體色彩偏低飽和度的大地色系,結合當代夜景,像是老照片般,訴說著經由時間流逝泛黃退色的記憶,並結合底片漏光的特性消融周圍景物,連結現實中隨時間不斷消逝的人事物景。

林葆靈 《泛黃的夜V》油彩與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89 x 224 公分 2018
LIN Bao Ling / Yellowed Night V /oil and acrylic on multi-media vellum /89 x 224 cm/2018


面對快速發展的世界,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有複雜且多變的發展,廖文彬〈沉睡的大山01〉運用符號學的概念,布手套象徵著人類文明與工業的發展,以人體臥趴姿勢,意味人對自然的敬仰之心,而居於山頂的白鷺鷥暗示著人雖與自然共處同一空間,但依然保有距離且尊重各自的空間;科技的發達使得人們能快速聯繫彼此,卻在無形之中疏遠了現實中的距離,林禹彤〈distance_3〉雕刻現代人最常見的生活方式,「距離」是否在當今社會已不再重要,〈液態關係〉木雕一貫的固態性質呈現液態的膠著,人因科技能結識他人創建關係,反之也能隨意地斷開連結,進而反思科技帶來的影響。

觀者能透過藝術創作,窺探藝術家心中的一隅,或是了解他們觀看的角度,「對於我觀看經驗的再現」李宜亞經由描繪器物呈現自身的觀看方式,在自己所打造的空間,細細品味及挑選器物、古樸的老傢俱、熟悉的光線角度,種種都是他想重複註記的事情,並在創作的過程中讓畫面有記憶性;〈我思〉自畫像中的陳傑強透過描繪自己來察覺當下的狀態,〈万籁此林寂〉多重視角的重疊、時間碎片的重組排列,將無法被看見的味道、聲音、情緒、呼吸、觸摸的溫度,試圖描繪這些意識以外的狀態;潘麒方繪畫主題多以風景為主,描繪景物之間個別的關係,對於那些透過感知所得到的情感與體驗,則藉由顏色逐一將其帶入畫面中,堆疊出自身對時間與空間的感受,構成獨樹一格的繪畫語言。

女性光輝

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具有柔軟和堅毅的特質,在藝術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女性光輝,藝術家吳佳容、曾麗娟、邱婉婷、黃鈴詠將她們的人生經歷、情感故事以及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轉化為藝術作品,通過藝術語言觸動觀眾的心靈,展現女性藝術家其獨特的才華與創造力。

其中藝術家吳佳容的創作核心來自於家庭,她將情感依附於針線之中,每一絲纖維和毛線都在作品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作品〈在相同的遠方〉彷彿是思緒的軌跡,是情感的載體,牽引出既貼近又疏離的風景,在流動神秘幽晦的光影中,揭示了藝術家內心深處的一角;而藝術家曾麗娟的創作都帶有其故事性和寓意,她將顏色繽紛的布料進行拼縫和組合,每件作品都如同童話故事般,營造生動而引人入勝的畫面,觸動人們的情感和想像力,帶領觀者進入色彩鮮明的夢境,感受當下時光的珍貴。

觀眾可以在藝術家邱婉婷的作品〈相〉、〈躁動〉和〈儘管〉中感受到她的躁動不安或對於現實的思索,她巧妙地運用纖維材質的重組,將不同的元素和情感拼湊、擠壓、拉扯,以此展現外在世界與內在情緒的交互作用,使作品具有細膩的質感、色彩以及層次感,展現出女性藝術家對於細節和情感的追求。

黃鈴詠的藝術作品以人物和植物為主體,將生命的關係融入植物與人之間。她以厚重的顏料堆疊呈現出層次分明的透明感,展現與傳統膠彩畫之柔美形象截然不同的多元面貌,並且對生命的循環她引發了有趣的提問:人們給予大自然營養,但當我們離開時,人們是否以某種方式繼續在大地上存在?因此她在作品〈植物人系列15-白露〉、〈花開開花〉通過描繪人與動植物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呈現了這種循環的奇妙景象。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女性在藝術領域展現的驚人力量和璀璨光芒,她們透過創作、展示和敘述,展現出多元的身份和不斷發展的藝術風貌,以各種形式和媒材表達她們獨特的創作理念和觀點。

社會探究

藝術家林文斌、黃贊倫、陳依純、黃政耀、黃頤勝,透過創作在自然環境與社會議題中探索,運用不同創作語彙喚起觀眾對當代文明發展的反思。而透過藝術作品傳達對科技依存、宗教信仰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觀眾得以藝術家獨特的視角揭示其中富含的意義。

林文斌運用模糊晃影和錯雜片斷的創作手法,構建了翻轉和失序下的當代視景,並以個人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移動性和經驗為起點,轉譯了變動的觀看現象和異變後的數位影像;黃贊倫對機械複製時代下人類與科技的依存關係深入探討,質疑人類對科技便利性的盲目信任和依賴,藉由作品傳達對當今社會的警示與回應,希望觀眾能夠對科技環境保持警覺性。

近年來迅速發展下的社會,提供更多元的創作方式,陳依純將動畫即時偵測並能與之互動的特點帶入作品中,使觀者身歷其境地感受到科技與傳統的交會與碰撞。將故事融入科技媒介當中,試圖引發觀眾對社會環境的關注,透過人與科技互動的創作手法,激發觀眾對科技與文化交流的深思。

「人物動態所產生的視覺模糊影像」為黃政耀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人物造型的重新詮釋,賦予視覺上新的認知和意義,藝術家將此種創作方式用於兒童繪畫領域,探索抽象的世界,模糊的視覺突破了現實的限制,試圖讓觀者能夠用個人想像力解讀作品,而人物形體的模糊感則更加凸顯畫面的感性氛圍;黃頤勝則以影像和文件並列的方式呈現疫情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但同一時刻也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考機會,重新審視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作品中的文字引發了觀者對於當下生活狀態的思考,及提醒我們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資料收集與發掘,他以詼諧的筆觸呈現,將近代的生活情境與古代文學中的詞彙巧妙結合。

藝術家們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和媒介,期盼喚起人們對於科技、社會、文化和人類生存等議題的關注和思考,並探索人類與科技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及影響,透過藝術傳達對於現實世界的觀察,為人類提供更加深層思考與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參展藝術家|
余廷彥、吳佳容、李宜亞、林文斌、林禹彤、林葆靈、邱婉婷、陳依純、陳愷靜、陳肇彤、陳傑強、曾麗娟、游宗穆、黃政耀、黃柏勳、黃鈴詠、黃頤勝、黃贊倫、詹凱復、廖偉淇、廖文彬、潘麒方

展場資訊

日期:2023.07.22 - 2023.08.27
展館:臺北承德館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
主辦單位:金車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KCCA
聯絡電話:(02)2595965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 - 18:00
-

░ 觀看更多展覽資訊,追蹤官方IG:kingcarart







從場域、扶植到教育,以十五年捏塑一個品牌定位: 專訪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張瑋特

2023-08-02|撰文者:張家馨

(轉載自:非池中 ART EMPEROR


「創作是迴旋在時間軸上的姿態,豐富的進程飽和了歲月的深度;藝術為空白場域標記青春註解並賦予存在意義。並肩走過的彼此,在經歷曾經的未知後在此相遇。」-金車文藝中心十五週年展「迴域」展覽論述。

金車文藝中心創立於2008年,為金車文教基金會發展出以扶持國內藝術與文學、鼓勵青年創作為宗旨之機構。而他們的「起家厝」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的轉角處,一樓為金車集團企業體之一的柏克金啤酒餐廳、二樓為柏克金燒肉屋,另一個空間—承德館則鄰近圓山捷運站。起初它與起家厝的南京館一樣,樓下是金車集團的餐飲空間,樓上銜接成展覽中心。直至2019年時,金車企業總經理李玉鼎決定擴大展場,將一至四樓為藝術家展演活動所用。耗費了近五年時間,其重整計畫於今年竣工,同時也迎來了金車文藝中心的第十五個年頭。

在金車文藝中心重要的里程碑之際,透過二十二位藝術家構成的聯展「迴域」重新啟動承德館的空間。特別的是,這二十二位藝術家與金車都有過一段深刻的連結,像是曾獲得金車新銳油畫獎的林葆靈,後續也在金車文藝中心舉行過多次個展;又或是黃柏勳,當兵退伍後的首次個展亦是在金車呈現。「迴域」一展就像是過去與金車共乘前行的舊友,重回此地,「迴游聚首,於此故域」。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開幕現場,總經理李玉鼎致詞。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開幕現場,代表藝術家林葆靈致詞。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空間、朋友,娘家-金車文藝中心的角色

起初金車文教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其一為培育藝術家,另一則希望延續金車的企業精神,以「教育」為核心,提升全民文化與美學涵養,落實各年齡層享有與實踐學習成長的機會。以此為宗旨,金車文藝中心的存在,除了免費提供展覽平台外,團隊更進一步思考此平台除了作為「場域」功能,還能夠發揮到什麼樣的力度和力量?在另一方面,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張瑋特也注意到許多大學科系在學期期間會有與產業銜接的可能,但美術相關科系在這方面的切入點卻相對薄弱,便開始思考金車文藝中心是否能藉由「展覽」為軸心,藝術家正面迎戰產業之前以此地為演練平台。

張瑋特提到,最初在思考金車文藝中心品牌定位時,希望對藝術家或觀眾而言,它就像是個開放式空間,有很大的包容力使各種活動、聚會、不同創作類型的展覽在這裡發生,「就好像今天沒事不知道要去哪裡,可以想到金車文藝中心是個可以暫時駐足的地方。」因此在規劃展覽之餘,透過不同類型的講座策辦以及金車新詩獎等本土藝術與文化的推廣,使參與、認識、進入金車這個空間的民眾能夠獲取不同面向的新知,並且破除展覽空間深植在一般大眾心中難以親近的成見。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開幕現場,參展藝術家合影。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張瑋特於開幕記者會致詞。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十五年前,臺灣藝術產業發展面向與現今有著全然不同的切面,特別是自媒體尚未蓬勃、網路散播速度不及當今、藝術博覽會與畫廊的數量屈指可數,金車文藝中心草創時期面對到的藝文環境與現今相比,其資源的取得相對緊縮與單純。但也因為如此,金車文藝中心雖為推廣文化教育的機構,卻和藝術家們有著一種革命情感,相互扶持與成長。就如同約莫在2013年從金車孵化出來的藝術團體「少遊島繪社」,他們是一批因為金車文藝中心認識的藝術家,爾後相繼一起辦展,一起以藝術團體的名義申請國外參展機會。

「因為剛開始一切為零,我們跟藝術家都是邊學邊做。與其說金車文藝中心是培育的角色,我反而覺得更像是並肩作戰的夥伴。所以這裡對很多藝術家來說就像娘家,大家會固定回來聚會,在遇到困難時也會想到自己並非形單影隻,而是有一群背景相似的藝術家,在前景尚未明朗之時相互作伴與扶持。」張瑋特回應道。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與其早知道,不如讓他們提早知道」

金車文藝中心每年承辦的展覽皆以徵件的方式裁定,卻也使他們重新思考,在金車展覽除了可以為藝術家帶來更多曝光機會,策辦展覽之餘如何在藝術家身上灑下一些種子,成為養分,也成為枝椏。

張瑋特說,過去許多來投件的藝術家其參展經驗近乎為零,往往在展覽結束之後才得知有這麼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小至作品的包裝、運輸、作品清單與作品卡的製作,大至作品如何定價等眉角,「與其聽見他們說『早知道就怎麼做…』,不如提早讓他們知道,將學習到的觀念有機會轉成實戰經驗。」

因此他們的篩選機制有別於大多比賽徵選條件,以提交作品圖檔與創作理念為基礎的模式大有不同。金車文藝中心每年收到報名投件的作品平均落在三百餘件,經過第一階段篩選後剩下五、六十組的藝術家,並邀請策展人、畫廊老闆、媒體、藏家、燈光師等產業相關人士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將辦展覽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濃縮在兩天的課程時間裡,結束課程後再請藝術家從這些收穫中,重新思考自己的展覽計畫,最終再進入面談階段。「但我覺得重點不是能不能來展覽,而是在這兩堂課中你學到了什麼內容、能不能認識更多人,是否能在未來的藝術生涯中為你帶來正向的影響。」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藝文中心再次實踐了金車企業以教育為基準的核心理念,像是藝術家在學院之後、社會之前的中繼站。「在金車的展覽不一定會是最精彩、最專業,但希望他們將未來辦展覽的錯誤一次在這裡碰到,畢竟以後跟商業藝廊合作的容許度未必這麼大」張瑋特回應道。而這樣的種子也將伴隨藝術家到接下來的每一檔展覽中,依循著藝術家在金車展覽累積的經驗,蔓延至它方,結出新的果子。

正如此次十五週年展「迴域」,從近幾年當代藝術大多藝術家關注的議題出發,將創作子題廓分成「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女性光輝」,邀請了過往參與過金車文藝中心展覽的藝術家們,他們在金車之後分道揚鑣後,各自在自己的創作領域上有著不凡的發展,如今,他們透過擅長的創作媒材,各自展現對不同議題的感受與解析,以展覽中編織創思的交錯,殊異而同鳴。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第一階段任務完成

在臺灣不同企業將以自身的專業領域,往下擴延自基金會本體,對於金車本身而言,雖然有著母體企業資源與資金的支持,但他們更在意的是,展覽與活動的策辦如何落地?後續如何持續發酵?其效益是否真的發揮在這些來參與的藝術家或民眾身上?張瑋特提到,由於策辦展覽活動的密集度高,所以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團隊成員約有二十位,以臺灣基金會平均來說其規模相對壯碩,但這樣的夢幻團隊並非一蹴即成,而是在這十五年間逐一積累,「對我們來說都是往下扎根的旅途,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安排藝術家到校園演講,舉辦很多青少年教育有關的活動。因為我們也希望把他們的基礎打好,讓他們更有機會往上爬。」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而這段扎根的旅途,金車仍秉持著關懷在人文精神、扶持青年藝術家出發。「老董事長來看展覽時都會問這個藝術家幾歲?需要我們的幫忙嗎?」張瑋特回憶道,從董事長李添財的言語中可以感覺到他成立金車文藝中心的動機很純粹,只是想要幫助藝術家,以及深耕教育的服務。到了總經理李玉鼎接手後,仍告訴團隊要紮穩腳跟,慢慢琢磨,迎戰下一個十五年。在這樣的基礎上,金車文藝中心以嚴格謹慎的徵件機制,為他們在臺灣藝壇建立起好口碑,成為畫廊在挖掘新銳藝術家的重要平台之一。

金車文藝花了十五年捏塑他們的輪廓,合作過上千位藝術家、累積了固定的觀眾、樹立了明確的定位、與商業畫廊做出區別,也為藝術家在產業之間建構出好的基礎與橋梁。

第二階段,金車文藝中心將目標放眼至國際,在場域擴增之餘希望提升展覽品質、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的版圖,同時開發更多企業合作的可能,「我們希望讓這些創作者知道,當藝術家是可以有很多曝光和合作的機會。」隨著時代的推移,金車文藝中心在經營上與時俱進地成長,持續為藝術家開發更多被看見的管道;持續陪伴他們走過下一個十五年。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迴域」展覽現場。圖 / 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

KCCA承德館|當月VR線上展間|
金車文藝中心透過全景環繞攝影技術製作 #VR虛擬實境 線上展覽,打造如親臨現場的觀展體驗,讓您隨時都能輕鬆逛展 !
立即觀賞 ► https://reurl.cc/4oVRYK
【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邀請22位風格迥異之藝術創作者,齊聚迎來金車文藝中心空間與形象上的進化,從個人生活經驗直至社會觀察,展出子題分為「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與「女性光輝」等四大主題,聚異而同鳴,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的創新與多樣性。
熱愛看展的您千萬別錯過,現在就透過手機、平板、個人電腦及Oculus裝置,盡情享受觀賞藝術作品的樂趣吧!
► 點擊地面白色圓圈或使用鍵盤、滑鼠,即可環視展場空間
► 點擊作品旁之彩色標籤,即可查看詳細作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