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作品在哪裡? 就是那張桌子!


文/楊椀茹

                                    (摘自2015-04-01 《典藏投資》第90期 頁63)

「啵…啵啵啵……啵啵」走進這個月的台北索卡藝術中心,首先讓人無法忽略的是,滿地氣泡布被踩踏的聲響不絕於耳。在一貫的展覽空間裡,除了作品之外的物件似乎往往被大家視而不見。諸如:氣泡布用來保護作品、桌子用來擺放作品,它們都與作品息息相關卻不曾被正視。這一次,索卡讓它們反客為主,「複述分化」一展透過四位年輕藝術家各異的手法,將過去為了展覽所特別訂製的桌子再次蛻變與重生,而能夠理直氣壯地存在,畫廊空間也成為年輕藝術家展現活力與創意的場域。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林葆靈的《Under the Table》巧妙運用了「under the table」可被解讀為有些事情在暗地操作、不宜公開的意思。所謂「檯面下的事」,當然就要鑽到桌子底下才看得著,在觀者彎下身、躺下來才得以窺見應是空無一物的桌下,一片以夜光膠材繪製的風景竟是如此奇幻炫目;見不得光的桌子底部竟是這件作品唯一清晰可辨的形體,多重寓意令人玩味。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2015年4月4日

複述分化 用展示台說故事

2015年04月04日 04:10 吳垠慧/台北報導


展場中的木製台座,多半用來放置藝術品,它是被觀看的一部分,卻不是藝術品。現於台北索卡藝術中心舉辦的聯展「複述分化」,4位台灣藝術家曾雍甯、林葆靈、裴靈、賴威宇,將之前展覽剩下來的台座,轉化成藝術品的一部分,有人改造成鋼琴、或把桌腳鋸下來反轉作為模型小木屋等,殊為有趣。


「複述分化」提供給藝術家們一組白色木作桌子,都是之前展覽使用過的台座,4位藝術家們創作出6件裝置藝術作品,木桌從配角變主角。策展人沈耿立說,這些台座本來是展示的一部分,卻與作品分離,這次讓藝術家各自闡述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故事。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例如,擅長繪畫的林葆靈首度嘗試裝置性創作,他在桌上擺了一盞檯燈,檯燈照射的地方空無一物,但被黑布覆蓋的桌底下卻別有洞天,林葆靈用夜光漆畫了如遊樂園般熱鬧夢幻的場景,觀眾躺在地上看「桌下風景」,這件作品取名《Under the Table》。


「人們習慣注意光照的地方,排斥或忽略陰暗處,這件作品希望反轉慣性思考」,林葆靈說。

林葆靈 Under the Table  現成物、無酸樹脂打底劑、夜光水性凝膠 89 x 200 x 60 cm 2015 (局部)

2015年4月3日

浮夢激流 捕捉城市光影

發佈日期:2015-04-02 文/邱家琳、王士源

「如果說光影是城市裡的一道道激流,那麼色彩就是浮在激流上的夢…」穎川畫廊「浮夢激流」聯展,集合林葆靈、黃柏勳、陳崑鋒三位藝術家,展出藝術家處於城市流變所感受的記憶與想像,展覽展至4月8日。


世界末日來臨會發生什麼事?2015年,黃柏勳推出新作《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是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他受村上春樹《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啟發,想像世界末日之後,世界的樣貌會如何轉變。


在黃柏勳的畫筆下,世界繽紛美麗,就算世界末日來了也是一樣。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也許不是頹敗毀滅,而是萬物重生,開出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畫面中蔚藍天空、繁花盛開的繽紛場景,替世界灌注希望與美,讓末日來臨變得一點都不可怕,人們不再感到絕望。


林葆靈被譽為「煉光」藝術家,用稀釋顏料在製圖膠片作畫,任顏料流動後凝結,凍結年少時光與美好回憶。林葆靈的創作主題多為城市夜景、兒童樂園、華麗宮廷、馬戲團。 
Night Fantasia IV / acrylic on vellum / 103 x 60 cm / 2015

《夜的幻想曲 IV》/ 壓克力於製圖膠片 / 103 x 60公分 / 2015



2015年林葆靈新作《夜的幻想曲IV》,便用水墨暈染,來表現夜晚的強烈光影效果,以奇幻瑰麗的視覺效果,呈現如夢境般城市想像。 


《夜的幻想曲IV》前景有馬、大象、兔子,這是他心愛玩偶的縮影。畫面遠景有長頸鹿在皎潔月光下攀爬階梯,逐步靠近台北101大樓。聖經故事中,人類為接近天堂而建造巴別塔,最後無功而返,就像長頸鹿攀著階梯試圖靠近101般,階梯都可能隨時瓦解,世事虛幻。掛在101後的皎潔明月,有陰晴,有圓缺;城市有歡樂,有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