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高雄藝術博覽會x索卡藝術

【2018 ART KAOHSIUNG高雄藝術博覽會】

預展 (僅限邀請)
11月29日 14:00 - 20:00

公眾展期
11月30日 11:00 - 19:00
12月01日 11:00 - 19:00
12月02日 11:00 - 18:00

城市商旅-高雄真愛館
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1 號
索卡藝術展位 247

FB 活動頁面

展出藝術家
王紫芸、卓卉芹、林葆靈、高雅婷
許芝綺、陳芍伊、趙璐嘉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將於今年底11月30日至12月2日正式展開,成功邁入第六屆高雄藝博會從2013開創以來,悉心耕耘台灣南部藝術市場,已成功開啟台灣藝術市場新區塊。索卡藝術將為您帶來王紫芸、卓卉芹、林葆靈、高雅婷、許芝綺、陳芍伊、趙璐嘉共七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從陶瓷雕塑到複合媒材的平面作品皆有展出,期望以更具前瞻性的視野,為台南灣壓軸的藝術盛會帶來更豐富的美感體驗。

藝術家王紫芸的作品概念原於法國著名思想家莫里斯·布朗肖的《幾乎全部敘事》中描述「封閉,禁止進入但又任憑風吹過的空間…,在這裡,夜晚,在所有睡眠以外廻響著說話者被悶住的聲音,病者的咳嗽聲,瀕死者的喘氣聲,和那不停地停止活著的人忍住的呼吸;長而不闊,隧道一樣窄的空間,在這裡,距離和接近–那遺忘的接近和等待的距離–互相靠近又無邊地遠離」,她認為風以敘述者之姿,在這些經緯間交換、滲透,駐留了時間與人的活動軌跡。藝術家以作品書寫生活中喋喋不休的日常,在不斷重述中,細節漸漸擴張變異。卓卉芹的創作主要為探索曾經是生命體的媒材議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期間大量犧牲的真皮媒材,其所關注的是一個非常衝突的現象—奢華與反奢華之間的必然關係,即要稀有,又要普及。作品運了多樣媒材拼貼的手法,在零碎的符號與片段中,反映了人性、社會現象與文化上的懷疑—慾望、渴望、戀物,矛盾心態或痴迷現象,更以扭曲怪誕的嬰兒圖像象徵極端的人性本能。

林葆靈的畫作強調夜晚的光影,以他在夜中所見有感的景物來創作。他選擇夜晚光影作為世間一切對立事物與時間的象徵,再這次的新作品中,林葆靈以《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當成是畫家自我意識的投射,赤裸、無武裝、無瞳孔等元素象徵人們的孤獨與脆弱,也是藝術家面對生命過程的體悟。
林葆靈 / 《踩泥巴》/  複合媒材於紙本 / 15 x 20 公分 / 2018
LIN Bao Ling  / Stepping in Mud / Mixed media on paper / 15 x 20 cm / 2018

高雅婷則認為蒐羅繪畫史的過往並從中揀選圖像的過程,像是走進一座森林中撿拾生物的屍體。她把這些破碎的片段製成標本,讓它們如碎屑般散落紛呈,如她的作品中許多短而多彩的筆觸,所繪製的物體幾乎沒有固定的邊界線,反而是像迷彩一樣,相互地做為彼此的遮蔽。同樣是將所描繪誤的邊界打散,趙璐嘉的作品則是在探索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對比與可能性。畫面中分別使用強烈和輕柔的筆觸來表示周遭的環境與氣氛,透過不同的情緒轉換了圖像間的模式,她的作品保持了某種是覺得平衡關係,也試圖減少顏色的影響,簡化物體的結構來獲取更多的闡述。

此次於高雄藝博會索卡也計畫展出7件立體作品,藝術家許芝綺形塑了一系列白色的弧形雕塑,並以「絕對零度的直白」為其系列作品命名,在立體的空間裡飽含著無限的想像,光影輕盈的在純白的作品表面舞蹈著,期望能以空間中的包容性與消弭沈重現實的固定邊界。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陳芍伊,曾經在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所學習過3D電腦繪圖,並將所學延伸至未來的陶藝創作中。她擅長在立體的雕塑上加入平面的圖象,並運用傳統的釉下彩技法結合具有故事性的圖騰,挪用曾經閱讀的書籍轉化成她的作品,透過對文字的想像,將那些難以捉摸的情戲內化成細膩的線條筆觸,有如刺青般的圖騰給予觀者虛實交錯的感覺。


此次的2018高雄藝術博覽會,索卡將持續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藝術面貌,也期盼帶給觀賞者更具國際視野的藝術饗宴。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02日於城市商旅-高雄真愛館2樓展位247,誠摯邀請您一同蒞臨展會,享受港都獨特的藝文氣息吧!

林葆靈 / 《暖呼呼》/ 複合媒材於紙本 / 15 x 20 公分 / 2018
LIN Bao Ling / Nice and Warm / Mixed media on paper / 15 x 20 cm / 2018


林葆靈 / 《黑暗隧道》/ 複合媒材於紙本 / 15 x 20 公分 / 2018
LIN Bao Ling / Through the Tunnel / Mixed media on paper / 15 x 20 cm / 2018


林葆靈 / 《慾望 III》/ 複合媒材於紙本 / 15 x 20 公分 / 2018
LIN Bao Ling / Desire III / Mixed media on paper / 15 x 20 cm / 2018



「…除了台北的夜景之外,他(林葆靈)創作了另外一個調性乍看迥異的系列作品《沒有名字的小傢伙》。這個漫畫風的小人物2006年時即已存在,他無名、赤裸、無武裝、黑眼圈、無瞳孔、無手指,是林葆靈「心中的小孩」,是畫家自我意識的投射,展現出人們堅強外表下孤獨、脆弱、易感的內心世界,與當代人類的生存景況。...但聯繫兩組作品的元素仍是『夜』。」 

(摘自《夜世界-林葆靈的夜景繪畫》,陳貺怡教授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